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6932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2
《幼儿园:中班游戏:滚动的宝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园中班游戏:谁藏起来了上海卢湾瑞金一路幼儿园 任培晓高慧君 设计思路: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让幼儿尝试进行运动,幼儿可以用身体趴着或站着将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进行滚动,还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来玩,激发幼儿对玩此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其乐融融。运动目标: 1、有兴趣尝试“滚动的宝宝”的运动游戏。 2、体验合作玩的快乐。 运动材料: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若干。 运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运动内容,激发兴趣 二、幼儿尝试运动 1、这些用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可以怎么玩? 2、怎样玩才能
2、使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移动?(幼儿讨论) 3、幼儿自选器械尝试运动 幼儿在尝试运动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并进行适时引导。 三、幼儿展示交流 1、幼儿集中,请部分幼儿将自己的玩法进行展示与交流。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评价。 3、教师进行提示: (1)除了用身体趴着将滚筒向前进行滚动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样将其向前滚动? (2)合作玩怎样玩? 四、幼儿再次进行运动 幼儿再次进行运动时,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玩法产生。 重点:引导幼儿能合作玩。 幼儿园案例一:滚动的宝宝 教师们为中班的幼儿自制了“滚动的宝宝”户
3、外运动区域器械,这些器械是用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将这些材料做成圆形让幼儿钻在里面进行滚动,由于教师急于投放,让幼儿直接玩了起来,结果,能力强的幼儿玩起来了,而且也较感兴趣,能力弱的幼儿只在旁边观看,但是在教师的催动下,这些幼儿也愿意尝试,玩着玩着他们都一一走掉了。 分析: 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幼儿运动器械,教师很有创意。但是在投放前,教师缺少兴趣的激发,由于自制的滚动器械是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不象买来的滚动器械那么漂亮,而且买来的滚动器械直接就是撑着的。可是自制的滚动器械
4、是撑不起来的,要靠幼儿的钻进去的身体来支撑,一边支撑一边向前爬,这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要完成这样的游戏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采取的指导策略应该是: 1、先请大班的幼儿作示范,还可以请班上能力强的幼儿作示范,从而引起幼儿玩的兴趣。 2、让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玩,已此带动。 3、教师用语言进行鼓励,幼儿一边玩一边不断地进行鼓励,对有进步的幼儿在全班再进行表扬,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的奖励,比如:用小的粘纸贴在幼儿的手上或额头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幼儿玩的兴趣。 案例二:滚动宝宝变成船宝宝…… 经过教师的引导,中二班幼儿终于对滚动宝
5、宝的游戏开始感兴趣,并积极去尝试去玩,也玩的很开心。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渐渐地幼儿玩此游戏的兴趣又降了下来,只见金金说:“我不想玩了”玲玲说:“我爬得累死了”等等,有的幼儿还将席子摊在地上,索性整个人躺在上面。教师见此情景马上想到,是不是在前期幼儿对此游戏的基础进行变动,于是教师就说:“爬得累了,躺在席子上休息也是一种办法”。经教师这么一说,在爬动的幼儿也都模仿了躺在席子上休息的动作,接着,教师又说:“滚动宝宝是不是能变成其他的宝宝”。这时只见莱莱和琪琪马上将席子变成船宝宝,两人站在席子里面,小心的走着,教师问她们,你们开着什么
6、呀?莱莱和琪琪说:“我们是船宝宝,开小船”。于是许多条小船开出来了。接着肖肖等幼儿都用席子或塑料台布搭起了房子,人在里面蹲着、跪着…….幼儿玩的办法多了起来,玩的兴趣也高了起来。 分析: 幼儿运动的兴趣是靠教师去激发的幼儿园,而兴趣的延续也是靠教师的引导去维持的,案例中当幼儿对玩“滚动宝宝”的游戏兴趣开始降低时,教师能意识到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恰当的引导,同时进行逐步的推动,使幼儿下降的兴趣重新点燃。如果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就会消失,他们会玩不下去而离开,现在正因为教师能及时进行推动,幼儿对玩席子滚桶的游戏又得
7、到了延续。 案例三:我们会…… “滚动的宝宝”游戏歇了一阵子后,今天又开始玩此游戏了,有的幼儿趴在席子滚筒中向前爬动、有的幼儿把席子滚筒当做小房子,还有的幼儿两个、三个合作,将席子和塑料滚筒当做小船在慢慢的向前开……,“扬扬”突然说:“我会站在席子筒里面向前滚动”接着他起劲地叫老师看,叫小朋友看,并起劲的作示范,只见他人站在里面,用手撑住席子筒的顶部,用双脚踩住席子筒的底部,将席子向前移动。真象一只火车轮子在滚动。这时,又见琪琪和琳琳两人钻进一个透明的塑料筒里,两人配合慢慢地将其滚动,当滚动到一根旗杆下,琪琪突然说:“我们转弯爬”,说
8、完,琪琪和琳琳两人一转身将其反向滚动,只见她俩一边笑一边滚,好象一对蜗牛朋友趴在玻璃床上。老师见其状后,马上召集幼儿过来,让他(她)们再次示范给大家看。 最后,老师用观察的眼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