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课件.ppt

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课件.ppt

ID:56960396

大小:2.02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7-22

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1.1基本概念1、失稳现象几何失稳——几何可变约束失稳——刚体位移变形失稳——大变位或位移跳跃2、屈曲类型极值点屈曲分枝点屈曲第9章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3、初始缺陷敏感性经典试验:均匀轴压钢圆柱壳体试验屈曲荷载为经典解的30%,离散性大。根本原因:初始几何缺陷(会使分枝屈曲转化为极值屈曲)9.1.2网壳结构的失稳模态失稳模态:失稳后因大变形而形成的新的几何形状影响因素:网壳类型、几何形状、荷载条件、边界条件、节点刚度杆件失稳:单根杆件发生屈曲而结构其余部分不受任何影响(两端铰接压杆模型)点失稳:节点出现很大的几何变位、偏离平衡位置(某个节点受力偏大、某节点具有初始缺陷)条状失稳

2、:网壳结构的某个方向出现一条失稳带(柱壳沿一条母线、球壳的一个环带)整体失稳:结构大部分发生很大的几何变位、偏离平衡位置。(薄膜应力到弯曲应力;呈波状,波长大于单根杆件长度;整体失稳往往从局部失稳开始)耦合失稳:不同失稳模态间的相互作用严重——点失稳或整体失稳的临界荷载远大于单根杆件,4-5倍)9.1.3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模型拟壳法:等代为连续薄壳,连续薄壳稳定分析的经典方法局限性:1、关键在于等代——特定形式、特定拓扑的网壳才能合理确定等代刚度2、等厚度的等代薄壳难以准确反映实际网壳不同杆件的具体情况3、不能考虑杆件失稳或点失稳的情况4、限于均匀荷载条件下5、初始缺陷敏感大

3、于离散杆件组成的网壳结构有限单元法:梁单元切线刚度矩阵非线性平衡路径跟踪技术初始缺陷的影响9.2影响网壳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非线性效应(大变位——薄膜应力转化为弯曲应力)单层网壳:几何非线性影响偏大双层平板网架:材料非线性影响偏大双层网壳:几何、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影响:随跨度增大而增大材料非线性影响:随跨度减小而增大材料非线性会增加几何非线性的影响2、初始缺陷几何偏差杆件初弯曲杆件对节点的偏心由残余应力等导致的初应力杆件材料不均匀性外荷载作用点偏心几何缺陷;力学缺陷结构缺陷(节点位置几何偏差);杆件缺陷(初弯曲、初应力、初偏心)结构缺陷是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初始缺陷所指)杆

4、件缺陷在杆件截面设计中已考虑3、曲面形状平坦的曲面易失稳,双曲型的曲面由于单曲型曲面,负高斯曲率的曲面稳定性更好。网壳规程规定:单层的球面网壳、圆柱面网壳、双曲扁壳及厚度较小的双层网壳进行稳定性验算。对单、双层双曲抛物面壳不考虑稳定问题。4、网格密度网格较疏时控制设计的是杆件失稳网格较密时整体稳定起决定作用网壳结构的极限荷载在杆件失稳时最大、整体失稳时最小——选择较疏网壳5、结构刚度等代刚度为——刚度大有利6、节点刚度在节点性质不明确下采用铰接假定,偏于安全7、荷载分布雪荷载、风荷载——非对称荷载,十分不利8、边界条件影响稳定承载能力和失稳模态点支承——周边支承周边简支——周边固支

5、9.3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单元法9.3.1单元刚度矩阵的精确化两类1、空间杆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切线刚度矩阵——荷载增量与位移增量的对应关系能量法缺陷:位移二次以上项忽略;坐标系转换基于小位移假设采用状态平衡方程推导:2、空间梁单元切线刚度矩阵有限单元法缺陷:涉及乘方、积分,位移高阶项势必忽略梁—柱理论:建立平衡方程,其中力与位移关系用超越函数表示(Oran采用梁柱理论同时引入Safaan弯曲函数)两大坐标系(从节点总体变形中分离弹性变形):固定的整体坐标系(XYZ)局部坐标系:随动。X轴通过单元两个端截面的几何形心,y轴z轴为两个端截面主轴方向的平均值基本假定:(1)单元等截面

6、、双轴对称(排除扭转刚度与弯曲刚度以及扭转刚度与轴向刚度的偶连)(2)不考虑剪切变形和截面翘曲(3)荷载仅作用于节点,且与变形无关。有明确的解析表达式为了简化运算,定义以下符号:Oran沈院士两个矩阵区别在于是否考虑两个主轴方向弯曲的耦合作用。9.3.2节点角位移的修正对于大转角问题,刚性节点的最终转动位置取决于节点绕坐标轴的转动次序,即转动位移不满足交换律——增量计算中,角位移不能像线位移那样简单叠加,必须给予修正在三维空间中,变形后的节点方向可以由与节点刚性相连的三条直线相对于坐标轴的方向余弦表示,即可唯一确定任意时刻的节点方向。设定这三条直线平行于三个坐标轴,其方向余弦为3╳

7、3的正交矩阵,随节点转动而变化——“节点方向矩阵”假定一个节点绕三个坐标轴的转角9.3.3单元的转换矩阵难点:线性分析:局部坐标被定义为杆端截面主轴方向非线性分析:每步增量计算中两个杆端截面相对位置变化——引入“单元方向矩阵”、“杆端方向矩阵”、“节点方向矩阵”“杆端方向矩阵”——确定杆端截面方向[P(i)]、[P(j)]。规定矩阵列元素代表杆端截面的垂直轴和两个主轴对整体坐标轴的方向余弦单元方向矩阵:9.4平衡路径的跟踪9.4.1全过程路径的计算方法及迭代策略关键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