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北矿课程设计.doc

潘北矿课程设计.doc

ID:56924418

大小:271.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7-24

潘北矿课程设计.doc_第1页
潘北矿课程设计.doc_第2页
潘北矿课程设计.doc_第3页
潘北矿课程设计.doc_第4页
潘北矿课程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北矿课程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1井田概况11.1.1位置与交通11.1.2地形与河流11.1.3气候与气象11.1.4地震烈度11.2地质特征11.2.1地层11.2.2构造21.2.3煤系与煤层21.2.4煤质21.2.5水文地质21.2.6其它开采技术条件41.3地质勘查程度与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1.3.1地质勘查程度错误!未定义书签。1.3.2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2开拓开采设计62.1井田境界与储量62.1.1井田境界62.1.2煤炭资源/储量6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82.2.1矿井工作制度82.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82.2.3矿井服务年限102.3井田开拓102.3.1

2、开拓方式102.3.2主、副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选择102.3.3水平划分及水平标高122.3.4主要巷道布置152.3.5开采顺序152.3.6采区划分及配采计划152.4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152.4.1、井筒152.4.2井壁结构162.4.3井底车场及硐室172.5采区设计192.5.1采区基本概况192.5.2采区上山、区段平巷的布置193矿井通风233.1概况233.2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233.2.1通风系统233.2.2通风方式233.2.3风井数目及服务范围233.2.4、通风网络233.3矿井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233.3.1.矿井总风量的计算233.3.2通风阻力计算及风速校核

3、263.3.3通风设备的选型设计303.3.4选择主要电动机303.3.5概算矿井通风费用31主要参考文献31致谢31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井田概况1.1.1位置与交通潘北井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北约30km处,行政区划隶属淮南市潘集区管辖。淮(南)~阜(阳)铁路从井田南部经过,潘谢矿区铁路专用线直达其东邻潘一矿;井田南缘的潘集镇公路四通八达,可至淮南、凤台、阜阳和合肥等地;此外,井田外南侧约20km处尚可转接淮河水运。交通十分方便。1.1.2地形与河流本井田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1.00~+23.00m左右,总体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淮河为邻近本井田的主要河流,流经

4、淮南时水位标高一般在+15.00m左右,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25.63m(1954年7月29日)。本井田南缘的泥河,自西北向东南经青年闸入淮,其两岸地势低洼,雨季易成内涝;而井田北缘的黑河,流向也与泥河一致,系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人工沟渠。1.1.3气候与气象本井田所在地区属过渡带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该地区每年春、夏季多东南风及东风,秋季多东南风及东北风,冬季多东北风及西北风,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22m/s;年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21.7℃;年均降雨893.74mm,最大1723.50mm,雨量多集中在6、7、8月份;雪期一般在每年11月上旬

5、至次年3月中旬,最大降雪量16cm;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为30cm。1.1.4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度。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本井田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1.2地质特征1.2.1地层潘北井田为全隐蔽含煤区,钻探所及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1.2.2构造本井田位于淮南煤田潘集背斜北翼的中东部,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多为10°~25°(仅西端近70°)的单斜。井田内除南缘中东部的潘集背斜和北缘的尚塘~耿村集向斜为区域性褶曲以外,尚未发现明显的次一级褶曲。在《安徽省淮南煤田潘北井田精查地质报告(1985.12.

6、)》中,本井田范围内有落差大于等于20m的断层25条,其中正断层5条,逆断层20条。若按最大落差大小来分,分别有大于等于100m的5条,小于100m而大于等于50m的5条,小于50m而大于等于20m的15条。断层的走向以北西向和北西西向为主,近东西向次之,北东向极少。2004年,本井田又对首采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共发现断层121条,其中新发现断层116条。通过三维地震勘探,修改了F66断层的走向,确定了F72断层的倾向与平面位置,重新解释了F1断层,并查明了区内小构造的分布状况,对今后矿井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井田内未见岩浆岩和岩溶陷落柱。总体来看,本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1.2.3

7、煤系与煤层本井田的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其中二叠系的山西组与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层段。井田内的二叠纪煤系总厚约713m,共含煤32层,煤层平均总厚38.80m,含煤系数5.4%。在32层煤层中,共有可采煤层15层,平均总厚35.97m,约占煤层平均总厚的92.7%;其中13-1、5-2、3和1为稳定煤层,平均总厚16.75m,约占可采煤层总厚的46.6%;16-3、11-2、8、7-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