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22994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24
《机房电源防雷保护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机房电源防雷保护方案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生产、管理、科研、教学的电脑化、智能化,大量微电子设备组成的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雷电破坏信息系统的灾害也随之增多。其原因是,微电子器件具有在高电压冲击下失去半导体、绝缘体物理特性的特点,而雷电现象是自然条件下形成高电压的主要因素。因此,防雷保护已成为信息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雷灾分析: 雷电是带电雷云对雷云或对地面放电的物理现象。导致雷电灾害发生,可归纳为四种情况,即: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磁脉冲、雷电反击。
2、 直击雷: 直击雷是指雷云直接对地面放电的物理现象。地面受到直击雷雷击,雷击地点将产生瞬时大电流,若不能将雷电流及时释放,受雷击的物体瞬间产生大热量,造成物体膨胀、熔化、燃烧、爆炸等损坏。人员受到直击雷雷击,会导致伤亡。用于供电、通讯的金属线路受到直击雷雷击,雷电流沿线路传播,将会损坏线路两端的电气设备。 建筑物防雷就是防直击雷。构成建筑物防雷的核心装置是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接闪器是指避雷针、避雷带等能够直接接受雷击的装置;引下线是指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体;接地装
3、置是将雷电流有效地流入大地的装置。 若建筑物防雷设施不够完善,直击雷将会导致建筑物受损,同时,危及人员安全。即使建筑物防雷设施相对完善,流过引下线的雷电流形成的雷电磁场,也会干扰建筑物内设备与线路,造成设备损坏。 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是指当天空有带电荷的雷云出现时,地面上金属线路、金属物等受雷云静电感应作用而带上与雷云相反的电荷。当雷击发生后,雷云电荷通过闪击迅速消失。地面上金属线路、金属物被感应上的电荷成为不平衡的多余电荷。金属线路上的感应电荷沿线路传播,使线路出现高电压
4、脉冲。金属物上的感应电荷,若不能及时消失,将会出现对外放电现象,形成火花。 雷电磁脉冲: 雷电磁脉冲是指由于雷电流有极大的峰值和陡度,雷电闪击瞬间,在所发生区域内,瞬时形成雷电磁场。在变化的雷电磁场作用下,区域内所有金属线路感应上瞬时高电压与大电流。 一般情况下,供电、通讯线路受到雷电感应、雷电磁脉冲影响而形成的雷电流远远不及直击雷形成的雷电流强度大,但雷电感应、雷电磁脉冲发生的几率却比直击雷发生的几率高得多。因为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面闪击的一个点上,而雷电感应、雷电磁脉冲发
5、生在雷电闪击点周围的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区域内。 雷电反击: 雷电反击是指接受雷击的某些金属物体(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很高的电压,这个带电金属物体与它附近金属物体发生的闪络现象。 建筑物防雷装置受到雷击时,雷电流沿着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泄入大地,在此瞬间,防雷装置具有高电位。若建筑物内外的电气设备、线缆、金属管道等未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且绝缘距离不够,它们之间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可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性能损坏、金属管烧穿等,甚至引起
6、火灾、爆炸及人身伤亡。 基本防雷措施: 国际电工协会针对设备防雷保护,提出了分流、均压、屏蔽、接地四大要素。 分流:共同分担,减少局部雷电流强度; 均压:减少雷电流在两者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屏蔽:减少雷电电磁场干扰; 接地:释放雷电流入大地。 依据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针对信息系统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基本防雷措施: 1.建筑物防雷:要求符合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7、2.建筑物屏蔽:将建筑物所有金属构件(楼板水平钢筋网、剪力墙钢筋网、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金属管道等)全部电气连接,并与防雷引下线多点连接,形成法拉第笼式结构。 3.共用接地: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共用同一个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共用接地相对于独立接地而言,能够避免雷电反击。 4.等电位连接:进入建筑物的金属导电物(供电线路、通讯线路、金属管道等),在建筑物防雷分区的界面处,与接地系统做等电位连接。防雷分区是依据建筑物是否可能受到直击雷,雷电磁场强度是否
8、衰减,雷电磁场强度是否第二次衰减,雷电磁场强度是否第三次衰减等依次下去,划分为LPZ0A区、LPZ0B区、LPZ1区、LPZ2区、LPZ3区等。供电线路、通讯线路可采用过压保护器实现与地线之间的等电位连接。 5.机房设置与合理布线:当建筑物采用法拉第笼式结构时,顶楼层下数第四层及以下楼层的引下线可能分配雷电流的比例系数最小。因此,这些楼层由于引下线引导雷电流时所产生的雷电磁场强度也最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