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doc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doc

ID:56920778

大小:8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7-24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doc_第1页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doc_第2页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doc_第3页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doc_第4页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桂林工学院2003年3月目录实验一、地震仪的认识及折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实验二、折射波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实验三、反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实验四、反射波资料处理及解释实验五、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程序设计实验六、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实验七、面波数据的采集实验八、面波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实验一、地震仪认识及折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二、实验目的二、了解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2.掌握判读折射波初至时间的方法3.了解折射波法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掌握各种观测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二

2、、实验安排实验分组进行,每组使用不同的观测系统,主要采用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和追逐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并设置排列中心炮点了解表层横向速度变化的情况。三、实验设备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键盘、仪器电源、大线(27芯电缆)、38Hz检波器、触发器、大锤等。四、实验内容(一)、认识地震仪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地震仪的主要技术指标。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的主要技术指标:通道数:面波与地震系统为24道,可扩展为48道;可选择1、4、6、12、24道5档使用。桩基动测系统为4道,可选择1~4道使用;多波映像系统1~3道任选,具有三分量

3、多波映像通道。采样点数:具有512,1024,2048,4096,8912样点选择。采样率:设50μS~8mS10档。瞬时浮点放大器;A/D转换:20bit。信号叠加增强:32bit。滤波设置:三种滤波方式,高通两档:70Hz、150Hz;低通一档:20Hz;全通;仪器通频带:0.5Hz~4000Hz;CPU:80486DX2;RAM:8Mb;硬盘容量:540Mb;显示:LCD640×480VGA模式;通讯接口:具并行口和软驱接口;电源:DC12V。(二)、地震仪的操作方法地震仪采用外接键盘操作。接通电源后,屏幕上出现“多功能面

4、波测试系统”字样,按任意键后,屏幕上边出现选择菜单:面波勘察地震勘察微动测试桩基动测地震映象磁盘操作退出系统首先用左右箭头键将光标移到“磁盘操作”条上,回车后弹出设定记录存盘路径子菜单,设定记录存盘目录,以回车键结束。然后将光标移到“面波勘察”条上,回车后弹出如下面波采集子菜单:SeismicDataAcquisitionFilenamef15.datDirectionnameorderinc文件名文件序号(渐增)Numberofchannels1Tracesize(sample)2048Intervelsampling0.20

5、0msChannelspacing1.00mOffset1-stchannel2.00mBandpassfilteroff道数记录长度采样间隔道间距偏移距带通滤波Auto-step,shot,shack&save…Monitorcurrentfile(filter&PGC)CurrengfilesavePlayback…自动文件序号变化,叠加,存盘监测当前文件当前文件存盘回放记录将光标移动到↑↓设定文件名、偏移距、道间距、采样间隔、采样长度等项参数。(三)、折射波数据的野外采集1、数据采集采用38Hz检波器,偏移距2米,道间距2

6、米,12道一个排列,多次激发叠加,得到2~24米范围的地震记录。炮点不动,将检波器移动到26~48米,多次激发叠加,得到26~48米范围的地震记录。以此类推,可做2—3个检波器排列,剖面总长度达到48-72米,力求获得目的层的初至折射波。2、地震记录分析分析折射波视速度及各目的层的接收范围,确定进行目的层初至折射波测量的参数,即偏移距、道间距、采样间隔、采样长度等。(四)、折射波识别根据折射波的特征,判读地震记录,分析波形、识别同相轴。读出直达波、折射波的初至时间,并绘出时距曲线。一般读波至的起跳位置时间。也可以读波蜂时间,但要

7、在结果中减去多算的时间。五、实验要求在计算机上的地震记录图上读取折射波的初至时间,折射波初至的拾取应读取波至的起跳点,并将采集到的折射波数据在厘米纸上绘成相遇和追逐时距曲线;计算各段时距曲线斜率及视速度;确定各层的互换时间;利用截距时间法进行简单的资料解释,求出激发点下折射界面深度。六、注意事项检波器要垂直插入土壤中,如检波点位上土质较松,应踩实后再插入检波器。不准用脚踩检波器。思考题1.一个人工产生的扰动如何形成地震记录?2.折射波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3.如何识别来自同一界面的折射波?4.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和追逐时距曲线观

8、测系统的特点是什么?5.分析折射波记录,总结折射波特点。实验二、折射波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一、实验目的编制t0法求界面和差数时距曲线法求速度的程序,掌握折射波资料解释方法。二、实验安排参考《工程地震勘探》中t0法求界面和差数时距曲线法求速度的公式编写程序。要求上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