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地下人防施工组织设计.doc

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地下人防施工组织设计.doc

ID:56914861

大小:196.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7-23

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地下人防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地下人防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地下人防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地下人防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地下人防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地下人防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编制依据1.1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1.1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提供的《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2甲方提供的本工程设计图纸1.2、主要规程、规范及标准1.2.1主要规程、规范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J5026-9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50086-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行业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普通混凝土用砂JGJ/T52-92普通混凝土用卵石JGJ/T53-9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055-

2、200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T18-9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T46-88地方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01-26-961.2.2主要标准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定标准GBJ107-8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控制GB12523-90二、编制原则2.1安全方面安全是基坑工程施工的首要问题,首先要确保基坑边坡

3、及周边建(构)筑物和管线的安全和稳定。2.2施工工期方面在保障安全的前题下,要尽可能的压缩基坑工程的施工工期,以便为后续的主体结构施工赢得时间。2.3经济方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充分利用较先进的理论及相关施工经验,最大限度的降低造价,节约投资。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基本情况红叶花园洋房综合楼工程位于六安市皖西大道与经二路,皖西大道路南侧,经二路南侧,上东阳光城小区东侧,该项目为地上17层,地下部分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4m(相对标高).本工程施工包括基坑土方、护坡、降水。2.2地质条件2.2.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红叶花园洋房综

4、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区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可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各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层杂填土,层厚0.60~3.60m(一般厚2m左右)。色杂,成分主要为建筑垃圾、粘性土、绘图、碎砖石等。层粉质粘土,层厚0.90~2.90m,层顶埋深1.00~3.20m,层顶高程59.46~61.16m。分部不均匀,主要分布于场地东侧。层粘土,揭露层厚7.80~12.40m,层顶埋深0.60~4.30m,层顶高程57.46~64.97m。分布普遍。层强风化泥质砂岩,揭露层厚1.30~3.00m,层顶埋深11.50~13.00m,层顶高程50.21~50.68m。分布普遍。层中风化泥质砂岩,

5、揭露层厚7.00m,层顶埋深13.00~15.60m,层顶高程47.21~49.18m。分布普遍。2.2.2水文地质条件在勘察深度内,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中赋存的上层滞水及层强风化岩中赋存的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渗入补给,水量一般,无稳定的地下水位。现场考察期间,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一般2~5m(标高61~62m)左右,水量有限。拟建地下车库抗浮设防水位,可按其室外地坪标高下2m考虑。2.3施工现场情况2.3.1东侧为经二路,距离拟建结构约10m;2.3.2南侧南段为即将施工的居民住宅暂未拆迁,距离拟建结构约10m;2.3.3西侧为小区道路;距离拟建

6、结构约20m2.3.4北侧为皖西大道路,距离拟建结构约60m;2.3.5西侧、北侧地表下存在雨污水、热力、电缆等地下管线。第三章分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3.1降水方案设计3.1.1设计原则疏干上层滞水和层间潜水,利用水头差将潜水导入降水井外排。3.1.2降水要求基坑实际深度按照3.2m考虑。槽底标高低于场区内两层地下水的水位标高,将水位降至槽底最深处0.5m以下,其中上层滞水和层间潜水需全部疏干,才能保证基坑的正常施工。3.1.3降水方案的选择(1)根据降水要求和地下水、地层分布及组成的特点,本工程采用管井井点围降法,用管井降水井的深度控制降水范围达到基坑降水目的,用管井降水井的密度阻止地下水

7、流入基坑。(2)由于上层滞水及潜水需全部疏干,降水井在粘土、粉质粘土层不能形成降水漏斗,降水井间形成降水盲区,变层处将有部分残余水难以排净,因此降水井井距不得偏大(基坑外围降水井井距为9m),并配合坑壁插导水管和明沟或盲沟排水加以补充。(3)经过计算本工程地下水涌水量15003/d。3.1.4管井降水设计方案(1)管井降水井布置:布置在基坑四周,基坑支护结构净距1.0m,井点间距9.0m,井深28m,共计33口;同时在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