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91770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2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我在成长一、判断。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二、简答。1、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答: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有明显的变化,除此之外,大脑、心脏等各个器官也有很大的变化。2、你在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答:①以前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②与以前照片上的人相比,现在长大了。③体重与身高都比以前增加了。④我们的心理变得更加成熟了。2月19日2、悄悄发生的变化填空。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
2、是(性发育)的开始。3、(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月25日3、人生之旅1、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2、连线呀呀学语 老年期十月怀胎 婴幼儿期颐养天年 胎儿期抚育后代 青年期勤奋学习 成年期生长迅速
3、 学龄期努力工作 青春期2月26日4、踏上健康之路1、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答:①注意个人卫生。②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③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④加强体育锻炼。⑤保证充足的睡眠。⑥不迷恋电脑。⑦科学用脑。3月4日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现象一、填空。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现象。二、判断。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2、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三、写几句遗传的谚语。答:1、龙,凤生凤,
4、老鼠的孩子会打洞。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3、有其父必有其子。4、虎父无犬子。3月5日2、生物的变异现象一、填空。1、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变异)现象。2、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3、(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4、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二、判断。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的果大色艳,子少肉厚的。(
5、√)3月11日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一、填空。1、(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2、(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太空椒)(新型草莓)(瘦肉型猪)等。二、简答。美国牧民成功培育了“安康羊”,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答: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又利用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3月18日第三单元:进化1、消失了的恐龙一、填空。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2、以前的恐龙种类有(梁龙)
6、、(三角龙)、(翼龙)、(霸王龙)等。二、判断。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2.化石就是生物。(×)三、选择。下列生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C)。A、恐龙B、长颈鹿C、蟑螂3月25日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填空。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2.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层)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文字。二、判断。1.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动物脚印不是化石。(×)2.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3.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找到。
7、(√)三、简答。化石是怎样形成的?答:当动物死亡后,骨骼和牙齿等坚硬的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经过很长时间,就形成了化石。4月2日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一、填空。1.(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物种起源》)。2.自然界中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了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3.(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二、判断。1.古代的长颈鹿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部不断的变长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
8、的长颈鹿。(×)2.在自然选择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3.经典的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生命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4月8日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1、寻找生物的家园一、填空。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互相合作)关系或(敌对)关系。二、请你说说下列生物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