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82066
大小:4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7-19
《水文学期末复习重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文学期末复习重点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水文学的三个分支学科: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3.水文现象的定义: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三个特点:水循环永无止境、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规律上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4.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5.天然水的化学成分: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天然水的矿化过程:溶解作用、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蒸发浓缩作用、混合
2、作用6.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陆递减。按照年降水和年径流的多少,全国大致可划分为水资源条件不同的5个地带:(1)多雨-丰水带。年降水量>1600mm,年径流深超过800mm,年径流系数>0.5长江以南沿海和山脉东、南方的广区。东北部和东南的局部地区,年径流深高达5000毫米,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地区。(2)湿润-多水带。年降水量800-1600mm,年径流深200-800mm,年径流系数为0.25-0.5。淮一线以南大部分地区、东北的长白山区(3)半湿润-过渡带。年降水量400-800mm,年径流深
3、50-200mm,年径流系数0.1-0.25黄淮海平原,东北三省、、的大部分,和的东南部,北部和西部山地,西北部和东部。(4)半干旱-少水带。年降水量200-400mm,年径流深10-50mm,年径流系数在0.1以下东北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的西北部和部分地区(5)干旱-干涸带。年降水量小于200mm,年径流深不足10mm,有的地区为无流区、、的荒漠和沙漠,的柴达木盆地,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北部羌塘地区。1.水循环的定义(包括环节)及影响因素: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
4、以及径流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画图题):(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文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大循环。特点:在循环过程中,水分通过蒸发与降水两个环节,在空中与海洋,空中与陆地之间进行垂向交换,与此同时,又以水汽输送和径流的形式进行横向交换。(2)小循环是发生在海洋和大气之间,或陆地和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部循环,前者又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为陆地小循环。特点:海洋小循环主要包括海面的蒸发与降水两大环节,比较简单。陆地小循环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并且部存在明显
5、的区别。陆地小循环又分为大陆外流区小循环和流区小循环。(此处省略n多字)1.水循环的作用与效益:水循环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大循环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它深刻地影响到全球地理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界的水文过程来说,水循环是千变万化的水文现象根源。1)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水循环担当了大气循环过程的主角,积极参与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成为地质大循环的主要动力因素;同时水作为生命活动的源泉,生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地参与了生物的大循环,成为沟通无机界和有机界联系的纽带,并将四大圈层串联在一起,组合成相互影响、相互
6、制约的统一整体。从这一意义上说,水循环深刻地影响了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演变与发展。2)水循环与全球气候首先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其次,水循环热量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再次水循环的强弱及其路劲,还会影响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气候的基本特征。3)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其地壳运动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底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从两极与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到河流冲积、堆积地
7、貌以及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无不是水循环的杰作。水循环不仅重新塑造了地表形态,而且还影响到地壳表层应力的平衡,是触发地震,甚至影响地壳运动的原因。4)水循环与生态平衡水循环的强度和时空变化,是制约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或者失调的关键,是影响地区生物有机体活动旺盛,繁茂或者凋、贫乏的重要因子。此外对于同一地区来说,水循环强度的时空变化,又是造成本地区洪、涝、旱等自然的主要原因,循环强度过大,可能引起洪水和涝渍灾害;循环过弱,可能产生水资源不足造成的灾害。1)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和永续利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水资
8、源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我们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