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历史(选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绝密★考试结束前2015年9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测试卷)姓名:准考证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
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翟D.韩非2.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D.察举制3.下图中所示的农具出现在汉代的有①耦犁②曲辕犁③水转翻车④耧车第3题图A.①②B.①④C.②③D.
3、③④历史(选考)试题第1页(共7页)4.“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中国学者一贯将书法放在首位。”右图所示书法作品的作者是A.米芾B.苏轼C.柳公权D.颜真卿5.有学者对理学的某一观点评论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玄秘塔碑》第4题图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A.“心即理也”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孔颜之乐”6.中国古代某文学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该文学家是A.屈原B.柳永C.辛弃疾D.关汉卿
4、7.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有一个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该机构是A.元朝中书省B.明朝司礼监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8.孙中山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A.“驱除鞑虏”B.“民权主义”C.“恢复中华”D.“民生主义”9.20世纪初《商务官报》载文指出:“国之富强,视乎利权;欲保利权,端在抵制;抵制之术安在?舍兴工无他道也。”该文认为实现“国
5、之富强”的首要途径是A.抵制洋货B.振兴实业C.重农抑商D.保护利权10.社交礼仪逐渐采用握手、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称呼上,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这些社交礼仪变迁最早出现在A.辛亥革命后B.五四运动后C.抗日战争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1.1920年初,有学者说:“学生已经开始出版许许多多期刊,都是白话文的,而且都是用普通人能明白的语言讨论问题”。该学者指出的这一现象①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全面转型②得益于文学革命的开展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④体现了学生使用白话文启发民智A.
6、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历史(选考)试题第2页(共7页)12.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第12题图13.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这次会战期间,国民政府还组织了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14.1946年,上海5家印钞厂同时开工印制法币,仍不敷用。1947年11月,中央银行只好把印好的50元、100元券注销,因为上市的万元券已嫌面额过小了。上述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踿踿
7、踿A.使民众生活日益陷入困境B.导致官僚资本的不断萎缩C.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危机D.给民族工业发展带来极大困难15.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第15题图16.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踿踿踿A.重返联合国B.中苏关系正常化C.中美关系解冻D.中日邦交正常化17.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
8、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这反映了A.农村社会面貌得到根本改变B.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中共中央对包工到组的肯定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历史(选考)试题第3页(共7页)18.罗马法至今仍有影响,主要在于其蕴涵着自然法精神。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自然法踿踿A.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B.是一种法律观念C.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D.开民主政治之先河19.文艺复兴初期的文学作品肯定了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A.《神曲》B.《哲学通信》C.《十日谈》D.《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