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72979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17
《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必修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从数十亿年前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生物学上称为原核细胞生物)开始,到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分化的真核细胞生物,其间经历了约20多亿年的漫长演化。随着生物的进化,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开始出现分化,演进为有组织和器官分化的生物类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生物适应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在距今6亿~4亿年的古生代早期,地球表层生物的演化,主要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的大发展为标志,而脊椎动物和高等植物尚处于初始
2、阶段。在距今4亿~2.5亿年的古生代晚期,无脊椎动物继续蓬勃发展,而脊椎动物和高等植物也开始繁盛起来。脊椎动物进而完成了由原始的鱼类到两栖类到原始爬行类的演化,开始踏上了征服陆地的发展历程。植物则完成了由藻类植物向高等蕨类植物的演化,成功地登上了陆地。各种陆生蕨类植物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陆地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森林植被。 在距今2.5亿~0.7亿年的中生代期间,陆生植物中的裸子植物迅速兴起,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而蕨类植物退居次要地位。在白垩纪早期出现了被子植物,并在中生代末期成为主要的植物。在脊椎动物方面,以恐龙
3、为代表的爬行类动物的兴起和发展,各种恐龙在中生代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当时陆地上的“霸主”,这是地质历史和生物演化历史上最引人瞩目的事情之一。在侏罗纪晚期由爬行动物演化出了鸟类。哺乳动物和鸟类迅速兴起,占据了由恐龙绝灭所留下的巨大生态空间,成为地球上最为显著的生物类群。-3- 新生代(距今0.7亿年至现在)是最新的一个时代。被子植物空前发展,发育了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多种植物类群。哺乳动物也空前繁荣,故新生代又称哺乳动物时代。特别是距今200万~300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古生代末期
4、2、中生代末期3、恐龙灭绝的原因探讨 中生代小行星毁灭性撞击地球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2、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举例: 植树造林、种草,兴修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等; 云贵高原:人们坡改梯,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农业稳定、高产,增加收入; 玻璃温室、节水农业等。 不利影响举例: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过渡樵采(发菜、挖药材)、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荒漠化面积广大、人类过度榨取自然资源、过度排放废弃物到环境中,人口压力,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收入)、资源的
5、不合理利用,导致深刻的环境危机。 盐渍化:西北、华北平原,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盐随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留在地表。 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水土流失严重。 云贵高原:石漠化现象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开垦、放牧、毁林开荒所致。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土壤风蚀以及由此引发的黑风暴一度十分严重,是由于快速联片的开荒、不合理的耕作方法所致。-3-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石油、煤、天然气),排放温室气体。 森林的破
6、坏尤其热带雨林的破坏。 全球变暖:两极、高山积雪融化、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的国家和地区,导致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及经济结构的变化。 冰箱、空调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使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危害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农林牧渔业生态。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酸雨、酸雾。河湖水酸化,影响水中生物的健康,等等。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影响人体健康,等等。3、如何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
7、刻的影响。人类既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又能够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