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模块十电磁感应考点6-4实验 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习题.doc

高中物理模块十电磁感应考点6-4实验 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习题.doc

ID:56833834

大小:27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15

高中物理模块十电磁感应考点6-4实验 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习题.doc_第1页
高中物理模块十电磁感应考点6-4实验 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习题.doc_第2页
高中物理模块十电磁感应考点6-4实验 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习题.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模块十电磁感应考点6-4实验 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6.4实验 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1.实验目的: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2.实验原理:原线圈通过电流时,铁芯中产生磁场,由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铁芯中的磁场也在不断的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中就存在输出电压.本实验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3.实验器材:两只多用电表(或两只交直流数字电压表)、学生电源(低压交流电源)、开关、可拆变压器、导线若干.4.实验步骤(1)按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图,将两个多用电表调到交流电压挡,并记录两个线圈的匝数.(2)打开学生电源,读出电

2、压值,并记录在表格中.(3)保持匝数不变多次改变输入电压,记录下每次的两个电压值.(4)保持电压、原线圈的匝数不变,多次改变副线圈的匝数,记录下每次的副线圈匝数和对应的电压值.5.数据记录与处理次序n1(匝)n2(匝)n1∶n2U1(V)U2(V)U1∶U212346.结论: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与原、副线圈的匝数比相等.7.误差分析(1)实际变压器存在各种损耗.(2)交流电表的读数存在误差.8.注意事项(1)在改变学生电源电压、线圈匝数前均要先断开开关,再进行操作.(2)为了人身安全学生电源的电压不能超过12V,不能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3)为了多用电表的安

3、全,使用交流电压挡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大致确定被测电压后再选用适当的挡位进行测量.1.如图所示是“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与灯泡连接的线圈叫原线圈B.测量变压器输出电压要用直流电压表C.若只增加副线圈的匝数,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大D.若只增加副线圈的匝数,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小2.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中备有下列可供选择的器材:A.可拆变压器(铁芯、两个已知匝数的线圈)B.条形磁铁C.直流电源D.多用电表E.开关、导线若干上述器材在本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________

4、(填器材前的序号),本实验中还需用到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答案】BC 低压交流电源3.做“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时,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上,用多用电表测量副线圈的电压,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D )A.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直流电压挡B.原线圈接直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C.原线圈接交流电压,电表用直流电压挡D.原线圈接交流电压,电表用交流电压挡1.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外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B(内部导线电阻率、横截面积相同),线圈外部还可以绕线.(1)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

5、阻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________Ω,由此可推断________线圈的匝数较多(选填“A”或“B”).(2)如果把它看做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够长的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完成实验步骤的填空:①用绝缘导线在线圈的外部或变压器的铁芯上绕制n匝线圈;②将________(选填“A”或“B”)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③用多用电表的________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输入电压UA和绕制线圈的输出电压U.④则A线圈的匝数为________.【答案】(1)24 A (2)A 交流电压 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