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3_2_2金属的防护含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 金属的防护课时演练·促提升A组1.下列金属防护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对健身器材刷油漆以防锈B.对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选用刷油漆方法来防锈C.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D.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Cr防锈解析: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涂油漆很容易被损坏,达不到隔离金属与氧化剂的目的,防腐的效果较差。答案:B2.下列防护措施中,利用原电池反应使主要金属得到保护的是( )A.用氧化剂使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稳定的氧化物保护膜B.在金属中加入一些铬或镍制成合金C.在轮船的船壳吃水线以下部分
2、装上一块锌锭D.金属表面喷漆解析:A是使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膜,B是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D是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A、B、D均不能形成原电池,只有C正确。答案:C3.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附加的抗氧化剂小包可能是FeSO4,因为它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确保食品包装袋中始终是无氧环境B.白口铁抗腐蚀能力强,是因为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铁的还原性减弱而难以被氧化C.黄铜中的锌对铜起到了保护作用D.镁块与输油管道相连可保护管道不受腐蚀解析:白口铁是镀锌铁,
3、可隔离金属与氧化剂,起到防止化学腐蚀的作用;当镀层破损后,有水膜存在下,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充当原电池的负极而被腐蚀,铁为正极处于还原性环境中受到保护,B不正确。答案:B4.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更易被腐蚀D.在钢管上镀上一层锌时,即使镀层破损也不易被腐蚀解析:钢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时,钢管更易失电子被腐蚀,A错误;铁的钝化是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防止内部铁的
4、腐蚀,B正确;铁与铜相连接易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更易被腐蚀,C正确;镀锌铁管即使破损,构成原电池时,铁被保护,D正确。答案:A5.下列叙述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能加大反应速率 ②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腐蚀 ③生铁在海水中的腐蚀比纯水中快 ④在稀硫酸中,铁锌合金比铁铝合金腐蚀快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①中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Zn+CuSO4Cu+ZnSO4),构成了稀硫酸作介质的Cu-Zn原电池,加快了锌的溶解,比锌单
5、独与稀硫酸反应快;②中软铁芯的纯度较高,腐蚀比生铁慢;③中海水含有大量的盐分,构成强电解质溶液;④中合金与稀硫酸同样构成原电池,由于金属性:Al>Zn>Fe,铁铝合金比铁锌合金腐蚀快。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金属腐蚀快慢的因素主要是金属本身的性质B.一般情况下,温度越低,金属腐蚀越明显C.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没有化学腐蚀发生D.健身器材上面刷油漆不能防锈解析:一般来说,金属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同时发生,金属腐蚀的快慢主要由金属本身的性质决定。答案:A7.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
6、很高,但钢铁腐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金属防护一直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1)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锈蚀主要属于 ,沿海地区的钢铁腐蚀比内陆地区更严重的原因是 。 (2)据环保部门测定,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酸雨pH=3.5。在酸雨季节铁制品极易被腐蚀,在其腐蚀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 (3)金属防护在实际生产、生活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镀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几种铁板,在镀层被破坏后,最耐腐蚀的是 。 A.镀锌铁板
7、B.镀铜铁板C.镀锡铁板D.镀铅铁板(4)在工业上常用亚硫酸钠除去水中溶解的氧,防止输水管被腐蚀,请简要说明原因: 。 解析:钢铁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腐蚀主要为吸氧腐蚀,沿海地区潮湿的空气中钢铁易腐蚀。在酸性环境中,钢铁发生析氢腐蚀。镀锌铁板由于铁不如锌活泼而受到保护。Na2SO3具有还原性,吸收O2,防止O2参与Fe的吸氧腐蚀。答案:(1)电化学腐蚀(或吸氧腐蚀) 沿海地区空气潮湿,加快金属腐蚀 (2)2H++2e-H2↑ (3)A (4)Na2SO3将水中的O2还原,防止输水管发生电化学腐蚀8
8、.电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钢铁生锈现象随处可见,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1)写出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2)将该装置作简单修改即可成为钢铁电化学防护的装置,请在图中虚线框内所示位置作出修改,并用箭头标出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3)写出修改后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解析:(1)钢铁电化学腐蚀中铁为负极,石墨为正极。NaCl溶液呈中性,发生的是吸氧腐蚀。(2)改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即可。(3)改后石墨作阳极,阳极上Cl-失电子生成Cl2。答案:(1)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