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阅读优秀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对品味语言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中我们可以感知编者对品味语言这个能力要求的重视。可以说,重视对语言的品味与感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对于课文,可以把握的要素很多,但无论如何,品味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张志公先生指出,如果不能从语言的角度去理解、分析、欣赏、评论文学作品,恐怕其理解将会是模糊的,其分
2、析将会是笼统的,其欣赏的评论将会是浮泛的。只有通过品味语言,才能达成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内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呢?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谈谈我的粗浅认识。《春》的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大致分为几类:一、从句式长短来讲,多短句,少长句;能用短句表达的决不肯用长句表达。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纵观《春》这篇散文,这样的短句非常之多,甚至好多单句就是由两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或短语构成。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3、还眨呀眨的。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样的句子太多了,可以说不胜枚举。这种短促的句式使文章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朗朗上口。二、从语言的精练和含蓄上看,《春》的语言已经简约到多说一字无益,少说一字欠妥。真正做到了“言简意赅”。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的文章里,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很
4、多。有些作者,总是怕读者太愚蠢,领会不到文章的本意,所以往往交代特别清楚明白。像上文,如果是我们常人来写,恐怕大多要写成这样:孩子们被绿色的草地吸引来,他们来到草地上,坐着,躺着,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草地上踢球,有的在草地上赛跑,有的在草地上捉迷藏。这样的写作,在我们的日常文章里司空见惯,我们也许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但跟朱先生的语言相比,就太相形见绌了。而在《春》这篇文字当中,决不容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决没有一个浪费的字。所有的文字都经过字斟句酌,简约到最精练的地步。比如文章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5、,春天的脚步近了。比如写桃树、杏树、梨树花开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这些句子里,如果都加进主语的话,怕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这样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意在言外,意味深长。恐怕也是这篇文章的魅力之所在。三、从语言的词性上分析,作者在一些动词、形容词的使用上,尤为传神。还是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例,句中的动词“钻”,形象地表现出了小草在寒冬刚刚过去,土地还很僵硬的地下,拼命生长的状态,也只有一个“钻”字才能恰如其分地显示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如果换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长
6、出来”,无疑大失颜色。“偷偷地”中的形容词“偷偷”则描绘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迅速长大带给人们的一种惊喜。还有“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等多个句子,作者无疑都经过了仔细的考虑。“欣欣然”写出了万物迎接春的到来的兴奋和惊喜。“绿”和“青”差不多表示同样的意思,但颜色有深有浅,这里“绿”和“青”相对,不仅工整,而且体物入微,因为只有对事物观察非常仔细,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四、从修辞的角度讲,更多地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修辞本来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好些。
7、比喻的作用是化彼为此,它使得描写的对象更形象生动,同时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如作者这样写江南春天的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加比喻,把本来无可名状的风写得非常形象,具体可感,使我们没有到过江南的人也感受到了那风的温暖和细腻。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给人以亲切感。在《春》这篇文章里。这样的句子贯穿文章始终。排比的作用更容易造成一种气势,如海水的涨潮,汹涌澎湃而来。在《春》里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拟人的句子,特别是它们的兼用,使句子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更加富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作者用这样的
8、句子涂抹花的艳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这样的句子描摹春雨的情状:“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更是满怀热情赞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多么新颖的比喻,多么奇特的想象,作者正是运用了这么多的比喻,构成的排比句式,把自己的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春》的语言特色决不仅上述的几点,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