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09967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12
《电气控制及PLC应用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考试试卷(3)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空白处,每题1分,共10分) 1、电磁机构由吸引线圈、 铁心 、衔铁等几部分组成。 2、各种低压断路器在结构上都有主触头、灭弧装置、自由脱扣器和 操作机构 等部分组成。 3、交流接触器的触点系统分为主触头和 辅助触点 ,用来直接接通和分断交流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4、热继电器是利用 电流流过发热元件产生热量来使检测元件受热弯曲,进而推动机构动作的一种保护电器,主要被用作电动机的长期 过载 保护。 5、熔断器主要作为电路的 短路 保护元件。 6、触头的接触形式有: 点接触 、线接触、面接触。
2、 7、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保护环节有 短路 保护、过电流保护、过载保护、失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及弱磁保护等。 8、PLC的基本结构由CPU、 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扩展接口、通信接口、编程工具、智能I/O接口、智能单元等组成。 9、PLC的软件由系统程序和 用户程序 两大部分组成。 10、PLC常用的编程语言有: 梯形图 、指令表、高级语言。二、选择题(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判断交流或直流接触器的依据是:(B) A、线圈电流的性质 B、主触点电流的性质 C、主触点的额定电流
3、 D、辅助触点的额定电流 2、用于使自动空气开关远距离断开电路的是: (C ) A、过电流脱扣器 B、欠电压脱扣器 C、分励脱扣器 D、自由脱扣器 3、电磁机构中,吸引线圈的作用是:( A) A、将电能转化成磁场能量 B、将磁场能转化成电能 4、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的电器,它是( B)于被保护电路中的。 A、并接 B、串接 C、串接或并接都可以 5、把线圈额定电压为220V的交流接触器线圈误接入380V的交流电源上会发生的问题是:( C) A、接触器正常工作 B、接触器产生强烈震动 C、烧毁线圈 D、烧毁触点 6、下述对PLC存储器描
4、述错误的是:( A) A、存放输入信号 B、存放用户程序 C、存放数据 D、存放系统程序 7、分析电气原理图的基本原则是:( C) A、先分析交流通路 B、先分析直流通路 C、先分析主电路、后分析辅助电路 D、先分析辅助电路、后分析主电路 8、自动空气开关的电气符号是:(B ) A、SB B、QF C、FR D、FU 9、下列对PLC软继电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有无数对常开和常闭触点供编程时使用 B、只有2对常开和常闭触点供编程时使用 C、不同型号的PLC的情况可能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ST指令的作用是:(
5、A) A、用于单个常开触点与母线连接 B、用于单个常闭触点与上面的触点并联连接 C、用于单个常闭触点与前面的触点串联连接 D、用于单个常开触点与上面的触点并联连接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既然在电动机的主电路中装有熔断器,为什么还要装热继电器?装有热继电器是否就可以不装熔断器?为什么?因为熔断器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电路的短路保护元件,而热继电器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电动机的长期过载保护元件,所以在电动机的主电路中装有熔断器,还需要装热继电器。不可以。因为熔断器和热继电器的保护功能不同,热继电器具有热惯性,在电路过载时不能瞬时动作而切断电源,而熔断器可以在电路发生短路故障时
6、瞬时切断电源而起保护作用。 2、写出下面梯形图的程序语句。3、写出下列梯形图的指令表,并解释图示程序中的Y0输出和Y1输出之间的关系。与X0并联的触点Y0实现什么功能? 五、分析题(10分) 下列电路为三相笼型电机单向旋转能耗制动控制电路,当按下停止按钮SB1时,电动机无制动过程,试分析故障原因。 六、综合题(10分)分析下列程序的工作过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考试试卷(3)答案一、填空题。)1、铁心2、操作机构3、辅助触点4、电流5、短路6、点接触7、短路8、存储器9、用户(应用)程序10、梯形图二、选择题。1、B2、C3、A4、B5、C6、A7、C8、B9、A10、A四、问答题
7、。(每题10分,共30分)1、因为熔断器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电路的短路保护元件,而热继电器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电动机的长期过载保护元件,所以在电动机的主电路中装有熔断器,还需要装热继电器。不可以。因为熔断器和热继电器的保护功能不同,热继电器具有热惯性,在电路过载时不能瞬时动作而切断电源,而熔断器可以在电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瞬时切断电源而起保护作用。2、3、只有当Y0接通后,Y1才能接通。X0与Y0的并联构成自锁或自保电路。五、分析题。(答对一条得1分,全对得10分)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