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学史简答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史简答题四、简答186、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答: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已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2、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押韵方式多种多样,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3、反应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187、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答:1、爱国主义情感。《诗经》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很朦胧、原始的,其蕴含在《诗经》中宗国情感和乡土情结中,仅仅是自己的宗国和自己的故乡而已。2、积极入世、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诗经》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具有满腔政治热情,具有敏
2、锐洞察力的知识分子形象。3、《诗经》文艺思想和审美意识对后世有影响。188、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答:1.人物刻划生动。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划了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了一群势利庸俗的小人.,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是,"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前后两个场面的鲜明对照,充分揭露一切以功名利禄为依归的炎凉世态,暴露勒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而苏秦的"读书欲睡"也是为了高官厚禄,客观上揭露处于统治阶级中下层的策
3、士的丑态。2.善于讽喻。善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借为其妻/妾/朋友所蔽,误以为自己貌美的故事,说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劝戒齐王不应偏任宫妇近臣的话,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3.语言风格独特。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书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传至今为习用的成语。在记录策士们的言行是,对其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功名富贵、朝秦暮楚的行为,及其在外交上挑拨是非,玩弄手段的种种阴谋,而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赏的态度加以描绘,是不足取的地方。189
4、、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答:1、(除了《成相》以下的八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每篇有一个揭示全篇主旨的标题,篇中围绕中心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构思缜密、结构严整、论证周详、条理明晰。例:《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2、淳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其文风平易朴实,亲切自然。在讲道理的时候,荀子不以巧辩和气势取胜,而是侃侃而谈,反复申说,有一种温文尔雅,谆谆诱导的意味。3、荀子也善于运用比喻阐明道理,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但很少使用寓言,其比喻也取自常见的事物。他喜欢对同一样象反复譬喻,文中
5、的比喻往往层见叠出,精彩纷呈。例:《劝学》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说明事理。4、荀子重视修辞,其作品辞藻繁富,句式整齐而多变。他特别爱用排比和对偶句式,间带韵语,造成滔滔汩汩,宛转流利的美感。例:《劝学》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3)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190、简
6、述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特点。答:(一)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2)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二)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2)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3)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
7、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4)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191、简述汉大赋的特点。答:1、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2、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3、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4、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
8、是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