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67533
大小:2.39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7-08
《通道磨皮法主要步骤如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道磨皮法主要步骤如下。1:复制原图层2:复制绿色通道(或蓝色通道)3:滤镜——高反差保留——数值根据图片大小自定4:计算,强光100%混合5:再重复3-4过程两次6:点击载入ALPHA3高光区,反选,回到RGB图层7:稍微拉下曲线,提亮一点,磨皮完成。完了,实际操作下来,就这么些步骤,硬记也记得住,虽然苏色不鼓励每张需要磨皮的图片都这么调,我们可以用动作,用滤镜,但如果在这些步骤的背后能真正理解步骤的含义,我们对PS也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好了,不多说,看操作及解释。我们观察原图,理解通道是三张黑白灰图片之后,我们自然就知道为何一张图片
2、会现实不同的色彩。在一般人像类作品中,人物为何会显示红润的亮色,就是因为通道中红色通道最亮,透过红光最多,而绿色通道和蓝色通道相对较暗,通过绿光和蓝光较少,所以混合后显示的是往一种亮的偏红的色彩走,如果做颜色取样,数值就是红色数值都大于绿色和蓝色数值。在通道磨皮法中,实际的指导思想或应用原则是柔化增亮人物肤色,如何做到呢???主观上是通过选择-选择出人物皮肤部位暗的层次,实践操作中是通过PS选择的手段,PS选择的方式有很多种,套索、魔棒、钢笔、色彩范围等等等等......那么针对本图来说,模特脸上痘痘和暗的区域我们能不能选择出来做进一步
3、处理?好,确定了指导思想就好办了,红色通道中层次少,无法分离出,绿色通道和蓝色通道有层次,能通过一定手段做到选择。要处理这个简单举例的色块图很好办,简单选择出来暗的部位,提亮到和周围肤色一样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中呢?下面是放大到单位像素级的图片,我们看到,代表痘痘和暗部的区域分布,呈现形态都和其他色块不同,用套索,用钢笔,用很多常用的工具都不好办呀。我们怎么选,无法选,所以,我们要用到一个好工具——高反差保留,用来强化反差,经过一次高反差保留,以及一次计算之后,我们发现,反差增大了!接下来的过程就是总共三次高反差保留,三次计算后,我们得到
4、这样一张图片明白了把,计算工具是用来做选区使用的~~~~~~它选择区分出了正常肤色和所谓痘痘和暗部肤色这个步骤是叫载入高光区,做一下反选,就是选择了痘痘和暗部区域下面的过程就简单了,选择出来,稍微提亮一点,肤色就亮丽起来。结论:过程就是在做选择和羽化—————————*****选择*****实际上我们做到第三次高反差保留与第三次强光混合计算的时候,在通道内点击ALPHA,我们载入高光区,选择出来的部分是大于128,128,128的部分,这个过程是核心,有两个需要弄清楚的地方:第一:所需要这个结果的反向选择,我们选择的是暗部,是高光区的反
5、选第二:在通道内反选出来的区域,为什么这么精确?这么细微?——我们运用到计算的方法,精确做了选择,回顾一下,三个计算过程,是一直在强化一种反差,直到我们选择出来!*****羽化*****好像苏色一直没提到这个很熟悉的概念,但实际上,从我们做第一步的高反差保留,我们就已经在通道内对选区进行着羽化过程。我们观察三次计算后的图片,也就是ALPHA通道,有三张,每张都不同!图片中文字给出了解释!最后,回到RGB图层内,对反选出来的暗部进行曲线或者色阶的提升!这个磨皮作用是相当于一个模糊或朦胧滤镜么?————不是的,虽然大家在做提亮的时候,过渡提
6、亮就好像模模糊糊的感觉,但实际上,是给暗部带着因羽化作用而淡出的亮部做明度的改变,看下面这张图理解下,如果我不是拉曲线,而是压暗降曲线,会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呵呵,暗部更暗了!!!大家理解下,核心在于选择,我们是怎样做到选择的?????我们这些步骤运用到的知识有图层,图层混合,通道,滤镜等。补充:计算蓝绿通道,可得到一个强化了斑点的新通道。进入通道面板,对新建的通道进行——滤镜——高反差保留处理。紧接着计算,连续三次。鼠标移至经计算处理后的通道并按住Ctrl键单击左键,并反选得到选区。返回通道面板复制背景副本图层,得到背景副本2图层,
7、添加图层蒙版。首先用滴管在途中选取较正常的肤色,然后建立渐变调整图层。按住Ctrl键,鼠标移至红区,单击左键。鼠标再移至渐变映射松开就得到渐变映射调整图层。在渐变映射图层蒙版上用黑色画笔涂抹掉不需要处理的地方,并视图情况调整相应的参数和混合模式。盖印图层(Ctrl+shift+alt+e)滤色叠加30%提亮,再盖印一个图层,接着用污点工具处理余下的斑点。用图淡化处理一些纹理。图章取样点在处理地方附近,参数如图。好了,磨皮工作就已告完,余下的操作就不再赘述。图层面板展示:最终效果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