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doc

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doc

ID:56765745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8

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doc_第1页
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doc_第2页
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doc_第3页
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doc_第4页
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司职业危害分析及控制办法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健康,促进公司经济发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2适用围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各车间职业卫生管理工作。3防治方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4生产性毒物主要职业危害及其控制办法4.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其产生来源则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

2、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主要氨、甲醇、等。4.2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 毒性是指一种物质侵入人体体表或体某个部位时产生伤害的能力。一种物质所能产生的伤害作用的程度,不仅与它固有的伤害性质有关,而且也与其侵入人体的路径及速度相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影响取决如下:(1)物质的数量或者浓度;(2)暴露时间;(3)物质的物理状态,如粒径;(4)物质与人体组织的亲和力;(5)物质在人体体液中的可溶性;(6)物质对人体组织及器官攻击的敏感性。4.2.1生产性毒物进人人体的途径范文.. 生产性毒物是通过3种主要的途径吸

3、收进入人体,这3种途径是:(1)呼吸道:这是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凡呈气体、蒸汽和气溶胶形态的毒物都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整个呼吸道都能吸收毒物。肺泡总面积很大(约50—100米’),肺泡壁很薄(约1—4微米),肺泡又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肺泡对毒物的吸收极为迅速。通常空气中的毒物浓度越高,毒物粒子越小,毒物在体的溶解度越大,经呼吸道吸收的越多。毒物经呼吸道吸收后,可不经肝脏转化、解毒即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分布于全身。(2)皮肤:有些生产性毒物可通过无损伤的皮肤及皮脂腺进入人体。通常毒物的浓度越高,脂溶性越大,污染皮肤的面

4、积越大,皮肤吸收的量也就越多。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可促使毒物经皮肤吸收。尤其当皮肤有损伤或患病时,毒物更容易经皮肤进人体。毒物经皮肤吸收后,同样也不经肝脏转化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3)消化道:在生产环境中毒物经消化道进人体的不多见。但由于经毒物呼吸道吸入时有部分贴着鼻咽部和口腔而被吞下;另外不良的卫生习惯(车间进食等),也可使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经消化道进入体的毒物,大多经肝脏转化、解毒后才进入血液循环。 4.2.2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1)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急性

5、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问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指长期小量毒物进入机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短时间有较大量毒物进人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2)带毒状态:接触工业毒物,但无中毒症状和体症,尿中或其他生物材料中所含的毒物量(或代产物)。(3)其他职业病。(4)致突变、致癌、致畸。(5)对生殖功能的影响4.3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 范文..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

6、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常用的控制措施有密闭、通风排毒系统及个体防护等措施。5噪声的主要职业危害及其控制办法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5.1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压缩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

7、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3)电磁性噪声由于磁场脉冲,导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5.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分为特异的(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的(其他系统)两种。暴露在噪声环 境下,会造成下述听力损伤。(1)急性反应:1)急性听力损伤,由爆炸等造成,通常是可以恢复的;2)暂时听阈位移:短期暴露在噪声中,引起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恢复,恢复时间长短根据接触噪声的强度和时间而不同;(2)长期效应:1)永久性听闻位移,因长时间暴

8、露而造成,影响耳感音器官,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2)噪声性耳聋,因长时间暴露而造成;3)耳鸣,耳鸣也会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从急性的短期效应变成长期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因此,暴露于强噪声环境的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听力。5.3噪声的控制:(1)工程控制,在设备采购上,要考虑设备的低噪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