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64564
大小:17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08
《初中数学课程进度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尚麟院教育初中数学课程规划(进度)表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
2、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
3、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
5、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6、,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word范文.第二部分具体进度表七年级上册章节课题内容课时第一章正数与负数正负数定义、分类、表示相反的量2课时有理数有理数相关概念、分类、大小比较、数轴、相反数、绝对值4课时有理数的加法加法法则、运算律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法则、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有理数的乘法乘法法则、倒数、乘法运算律2课
7、时有理数的除法除法法则、乘除混合运算4课时有理数的乘方乘方的意义、运算性质、科学记数法、近似数4课时有理数章节总复习2课时第二章整式单项式、多项式次数、系数2课时整式的加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4课时整式的加减章节总复习4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概念、概念、性质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章节总复习4课时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三视图2课时直线、射线、线段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课时word范文.第四章角角的认识、表示方法、角度制及其换算2课时角角的比较与运算、角平
8、分线、余角补角2课时几何图形初步章节总复习2课时全一册期末总复习6课时七年级下册章节课题内容课时第五章相交线对顶角、领补角、垂线及其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2课时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课时平行线定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