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doc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doc

ID:56762893

大小:6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08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doc_第1页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1患儿本身因素: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易于感染。①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容易擦伤而致皮肤细菌感染。②,由于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③由于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可使呼吸道黏膜功能降低,且易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而增加感染机会。2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因此手的消毒就显得格外重要。接触患儿及患儿用品前后都要注意手的清洁与消毒。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的步骤

2、洗手。3环境因素:监护室内的空气流通及一些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如辐射台、暖箱、蓝光箱、监护仪等的消毒不严格,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  2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1进入病房应洗手、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工作人员外出换外出服及鞋,家属探视时执行更衣更鞋戴口罩制度。[1] 2加强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的培训,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工作中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隔离,专人专护,防止感染的蔓延。有效减少医院内感染的机会。3严格无菌观念,严把医务人员洗手关。进行

3、各种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尤其是介入性操作,要严格无菌操作。    .4加强病房的消毒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55%~65%,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2病室内内的消毒,室内的地面、家具、医疗器械(各种暖箱、新生儿床、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台面、治疗车、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液盒、病例夹、门窗等每日用消毒液进行擦拭。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放置,并有醒目标志。3、加强患儿使用物品的管理与基础护理1、患儿物品管理 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高压灭菌后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严禁共

4、用及借用;2、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①皮肤护理:每日给患儿擦洗,保持皮肤的清洁,特别注意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涂凡士林,预防臀红。每2h更换体位,防止骨突处受压过久,必要时应用减压垫,避免引起皮肤压伤。②口腔护理: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霉菌感染,每日常规做口腔护理。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观察有无鹅口疮的发生,如果有,应在两顿奶之间涂抹制霉菌素。③眼部护理,每日予眼部护理1~2次,并注意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颜色、量等。必要时妥布霉素眼药水滴眼。④脐部护理:每日脐部

5、护理,保持脐部的清洁与干燥,脐护时注意消毒脐根部,注意观察脐轮有无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有无出血等,如果发现分泌物及时做培养,有出血及时处理。⑤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增加抗体含量。鼻饲的患儿,鼻饲用的注射器每次更换,鼻饲管隔日更换。人工喂养时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具的消毒工作。3对于有侵袭性操作的患儿,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黏膜的损伤,同时加强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机会。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两次进行消毒;气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随用随弃。[2]4、定期做好微生物监测:每月定期监测

6、物体表面细菌指数:做空气培养,如发现不合格者,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5、加强个例院内感染的隔离控制:当发生有个例院内感染时,将患儿放置单独病室或相对隔离区,用物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隔离区做明显标志,根据不同细菌定植情况采取不同隔离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