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516-2019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pdf

DB34∕T 1516-2019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pdf

ID:56762656

大小:277.3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7-08

DB34∕T 1516-2019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1516-2019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1516-2019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1516-2019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1516-2019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516-2019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01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516—2019代替DB34/T1516-2011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TheoperatingrulesfordoublecroppingfreshwatershrimpinChineseMittenCrabspond文稿版次选择2019-07-01发布2019-08-01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4/T1516—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4/T1516-2011《无公害池塘河蟹套养双季青虾技术操作规

2、程》,与DB34/T1516-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删除原标准3“术语与定义”内容。——将原标准4.1“面积13000㎡~26000㎡”改为本标准3.1“面积10×667㎡~40×667㎡”。——将原标准4.2“沟宽3m~5m,沟深50cm~80cm”改为本标准3.3“沟上口宽6m~8m,下口宽2m~3m,沟深0.8m~1m”。——将原标注4.3“排水口设置40目密眼“凸”型不锈钢丝网,“凸”面向外”改为本标准3.4“排水口设置网目为20目~40目密眼虾罩”。——

3、增加了本标准4.6“增氧设施”内容。——将原标准4.6“堆放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改为本标准4.8“选用速溶性生物肥料”。——删除原标准4.7.4“金鱼藻”内容。——将原标准4.8“投放螺蛳100kg~150kg”改为本标准3.9“投放螺蛳200kg~300kg”;将原标准4.8“补投50kg~100kg”改为本标准3.9“补投螺蛳150kg~150kg”。——将原标准5.1.3“每667㎡投放幼蟹500只~600只”改为本标准4.1.7“每667㎡投放幼蟹800只~1000只”。——将原标准5.2.3“每667㎡投放虾苗5kg

4、~7kg”改为本标准4.2.4“每667㎡投放虾苗4kg~5kg”。——增加了本标准4.3“套养鱼种放养”内容。——将原标准6.4“定量”内容改为本标准5.4“定量”、5.4.1“河蟹养殖前期(3月~6月初)”、5.4.2“河蟹养殖中期(6月上旬~7月底)”、5.4.3河蟹养殖后期(8月初~11月初)”内容。——将原标准10“12月底干塘,捕捞全部虾蟹”改为本标准10“翌年1中下旬干塘,捕起全部虾、蟹、鱼”。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5、马鞍山市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宣城市中博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安徽省南湖虾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金鼎家庭农场、太湖县水产局、宣城市阿太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绩溪县农业农村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光同、江河、石小平、何吉祥、周建桥、陈静、曹义林、汪翔、吴本丽、檀基良、乐平义、周作友、吴敏、叶韵、吴昊、明晶。IDB34/T1516—2019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的池塘条件、虾蟹苗种放养、投饲、水质调控

6、、水草管理、疾病防治、巡塘、适时捕捞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池塘虾蟹鳜混养、池塘虾蟹鳢混养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DB34/T33

7、1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技术规范3池塘条件3.1池塘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10×667㎡~40×667㎡,坡比1∶(3~5),可蓄水1.2m~1.5m,土质以壤土为宜,淤泥厚10cm~15cm,塘埂无杂草,周边无高大树木及建筑物,环境应符合NY/T5361的规定。3.2水质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3.3池塘改造离塘埂2m~3m处开挖环沟,沟上口宽6m~10m,下口宽2m~3m,沟深0.8m~1.0m,利用挖沟的泥土抬高塘埂,使得埂高1m左右,埂面宽2m以上,埂、沟坡比1∶(3~5

8、),环沟面积占池塘总面积20%~30%,中间形成围滩。3月份,离沟1m~2m,用20目~40目聚乙烯网片将围滩与环沟隔开,利于水草生长。3.4防逃设施1DB34/T1516—2019防逃材料可用塑料薄膜、钙塑板、水泥板、彩钢瓦等,防逃设施与埂面垂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