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 成就梦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健康成就梦想-----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安全观桥学区安居小学程学通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气,更需要有行动的决心,在行动中不断创新、改进。进一步摸索和研究,更加科学、有效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成就学生梦想的实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摸索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
2、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轻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害
3、学生的生命安全。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1、物质逐渐丰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一个本子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2、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小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4、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导致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3、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以下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
5、抑感、委曲感”。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造成子女心中无他人、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怕吃苦、依赖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4、孩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子女少,大多数父母将孩子困在自己身边,怕受到委屈或伤害,不让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交往,缺少交往活动,在班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事,不懂得互相帮助。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
6、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或有偏见,故意讲话、吵闹,有的甚至故意捣乱,他们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5、教育不当。长期以来,家庭或学校教育一直受重智育轻德育影响,以学生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具有完美的个性和人格要比拥有智慧和能力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用人已不仅仅考核专业技能,却越来越需要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或家庭教育存在一些的弊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
7、学,轻课外教育。使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时方法不当,体罚、鄙视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个别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6、社会影响。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往往使少年儿童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网络游戏,都
8、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