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61215
大小: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7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科学教育活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先来看一则我园大班幼儿感知沉浮的科学活动案例。教师预设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知道什么样的东西会沉下去,什么样的东西会浮上来,并尝试通过将橡皮泥做成小船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呈现了几个装了水的大盆和各种操作材料,有纸、石头、铁块、橡皮泥、树叶、积木、小皮球等。在引导幼儿一一辨认后,教师对幼儿说:“你们带着这些朋友去玩一玩吧。”幼儿一听兴奋不已,一拥而上争抢起材料来。尽管教师努力维持秩序,仍不断有幼儿把水泼洒到同伴身上。还有幼儿跑过来说:“老师,这个东西不好玩,我要换一个。”三
2、四分钟后,教师让幼儿回到座位上,请大家说说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哪些东西是浮上来的。幼儿的表述较为零乱,大部分幼儿不太答得上来。教师只得亲自拿这些材料一一演示给幼儿看,然后请幼儿表述自己看到的现象。紧接着,教师问:“为什么树叶和纸会浮在上面,而橡皮泥和铁块会沉到下面呢?”在提问了几名幼儿无果后,教师作了小结:“比较重又比较小的东西容易沉下去,比较轻又比较大的东西容易浮上来。”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请幼儿用橡皮泥做一艘小船,让它能浮在水面上。结果大部分幼儿都不是自己探索成功的,而是在教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完成的。在以上案例中,活动的组织显然是很失败的,在看似“热闹
3、”而“充实”的活动背后,幼儿几乎一无所获。这个案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也是许多教师平时在组织科学活动时经常出现的。下面,我从这个案例出发,谈谈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的一些看法。一、对幼儿已有经验要把握到位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前就要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有良好的把握,因为只有基于幼儿原有经验和能力水平而设计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以上案例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活动方案,教师的预设目标是希望幼儿通过自主探究、集体分享交流发现关于沉浮现象的一些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沉浮”这一涉及物体重量、体积的概念幼儿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幼儿掌握这样一
4、个抽象的概念要有一个过程。因此,仅仅通过一次活动想让幼儿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并将其付诸实践,这对于仍由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大班幼儿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光有理想化的预设而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经验和能力,这是以上活动最终失败的首要原因。有鉴于此,教师宜在活动前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关于沉浮现象的概念发展水平,如什么是沉,什么是浮,什么东西在水中是下沉的,为什么会下沉,什么东西在水中是上浮的,为什么会上浮,等等。然后据此设计挑战幼儿原有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使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纠正错误概念,使幼儿的经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就本案例而言,教
5、师宜把活动设计成一个系列,首先帮助幼儿解决什么是“沉”、什么是“浮”的问题,以明确判断“沉”“浮”的标准。第二步帮助幼儿通过操作和观察了解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思考沉或浮的原因。第三步可以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帮助幼儿排除诸如颜色、形状、材质等与沉浮规律无关的因素,将相关因素锁定在物体的重量、体积这两个方面。然后,可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他们发现重的东西不一定都会沉下去,轻的东西也不一定都会浮起来,通过减轻重量或增大体积的方法都可以让原来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最后过渡到通过将橡皮泥做成小船以改变它的体积使之浮于水面这个环节上来。如此设计可以
6、避免产生一次活动由于容量过大、幼儿经验积累不足而草草走过场的现象,以确保幼儿学习经验的逐步提升。二、材料呈现方式要恰当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第一时间就把所有材料一古脑儿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高度兴奋,一拥而上争抢材料,导致局面几近失控。这样的材料呈现方式显然是不妥当的。此外,教师提供的材料。在颜色、材质、形状、大小、轻重等方面毫无规律可言,因而对于幼儿借助材料发现物体沉浮的真正原因帮助不大。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有选择地逐步呈现适宜的操作材料。例如,在解决什么是沉浮现象这一问题时,教师可通过演示石头与积木分别放入水中产生的现象来说明。要让幼儿明
7、白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教师可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经验,再提供那些答案可能有争议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样做可使材料的呈现具有很好的针对性,能帮助幼儿带着问题探究下去。接下来,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些有利于他们作对比分析的实验材料。如,让他们发现各种颜色的玻璃珠都会下沉,从而了解到颜色对物体的沉浮没有影响;发现不同形状的积木都是上浮的,从而明白沉浮与物体的形状也无关。此外,提供大的积木、小的石子,重的皮球、轻的铁珠,乃至一样大小的铁球和木球等,都可以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探究,纠正
8、原有的错误观念,获得关于沉浮现象的正确认识。三、引导语要明确且有启发性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呈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