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59609
大小:1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7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会的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会的反思新建小学杨芳2月5日,我在垣曲中学参加了“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总结会”。会上通报了各校的学习成绩,王局长也做了重要讲话。从教研室主任的通报中,可以看出这一学期,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逐步提升,尤其是高考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初中有一定的起伏,既有进步又有不足,可以说是有喜有忧。我所在小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有不如意的地方。期末考试中,教育局抽考了二年级和六年级,其中,二年级的数学优秀率居县直第一,语文优秀率居县直第二;六年级的合格率、优秀率均达到了教育局规定的任务要求,数学、科学、品德的优秀率居县直第一,语文局第二,唯一
2、遗憾的是,英语的合格率与其他县直学校相差较大。其余各个年级大部分考试科目的成绩均居县直小学的前列。针对以上的成绩,我认真进行了分析,认为从提高课堂效率方面下功夫,来提高我校的教学成绩。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靠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强化来取得学习成绩,多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存储器。这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抹煞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即自主学习。它包括
3、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有人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讲要涉及的重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激起课堂上的求知欲。 (二)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对预习和听讲成果的巩固,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在预习时也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时间的安排。对于当堂所学知识要趁热打铁,不留“后患”,尤其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认真完成;对阶段性所学知识每经过一段时间要整理加工,对重难点要进一步消化、理解。 第二、要注意方法。不能搞疲劳战术,要和其他
4、科目相搭配来完成;要有合作探究精神,和同学老师多交流讨论,互通有无;要善于总结经验。 (三)课程外拓展与积累 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学生的个人语文素养有很大关系,除了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外,还应该在生活和其他的学习领域中来不断加强语文积累、扩展视野,丰富语文知识。例如课外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集备 集备就是教师坐在一起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是教学信息交流的桥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在素
5、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集备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在集备的时间、地点、人员、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我认为提高集备质量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重视 由于管理力度的加强,教师都能按时按点的参加集备,但在集备时,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教师都在埋头干“私事”,或批作业或备课或看杂志。把集备当作鸡肋,思想上不重视。因此应明确集备的意义,尤其是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自身的成长离不开集备的学习。很多集备搞得好的学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都很快。至于集备的其他意义在此就不再赘述。 (二)集备的形式 在很多地方存在着“一言堂”的现
6、象,主讲人自己讲集备的内容,其他教师听完了事。既然是集备,就应该互动、互助、互通、互化,而不是单向输出。主讲人在拿出自己的方案后,其他教师要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拿出来供大家讨论交流,不断完善集备内容。只有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才能达到集备的效果。在教师的评价机制中,也是把集体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个人考核的标准,搞个人主义,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集备发挥了众人的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集备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无疑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此,
7、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老师的印象有重要关系,因此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作为语文教师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尊敬与信任自己。每一节课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教学热情。平时注意师生关系的融洽,多关心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避免偏向于学习好的守纪律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用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前引入 一节课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