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50644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7
《暖通审图注意事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系统设计问题 1、水泵在系统的设计位置: 一般而言,冷冻水泵应设在冷水机组前端,从末端回来的冷冻水经过冷冻水泵打回冷水机组;冷却水泵设在冷却水进机组的水路上,从冷却塔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打回机组;热水循环泵设在回水干管上,从末端回来的热水经过热水循环泵打回板式换热器。 2、冷却塔上的阀门设计: 2、1冷却塔进水管上加电磁阀(不提倡使用手动阀) 2、2管泄水阀应该设置于室内,(若放置在室外,由于管内有部分存水,冬天易冻) 3、电子水处理仪的安装位置放置于水泵后面,主机前面。 4、过滤器前后的阀门过滤器前后放压力表。 5、水泵前后的阀门 5、
2、1水泵进水管依次接:蝶阀-压力表-软接 5、2水泵出水管依次接:软接-压力表-止回阀-蝶阀 6、分集水器 6、1分集水器之间加电动压差旁通阀和旁通管(管径一般取DN50) 6、2集水器的回水管上应设温度计。 7、各种仪表的位置:布置温度表,压力表及其他测量仪表应设于便于观察的地方,阀门高度一般离地1.2-1.5m,高于此高度时,应设置工作平台。 8、机组的位置:两台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小于1.0m,制冷机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距离不小于0.8m,大中型制冷机组(离心,螺杆,吸收式制冷机)其间距为1.5-2.0m。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房的上部最好
3、预留起吊最大部件的吊钩或设置电动起吊设备。 (二)、水路设计问题点汇总 问题点一:水管的坡度要合理 1、水平支、干管,沿水流方向应保持不小于0.002的坡度; 2、机组水盘的泄水支管坡度不宜小于0.01。 3、因条件限制时,可无坡度敷设,但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25m/s。 问题点二:冷凝水干管的设计 1、冷凝水应就近排放,一般排于卫生间地漏 2、凝水干管的长度设计要考虑因坡降引起的高度,管两端高低落差距离不能大于吊顶高度 问题点三:选择合适的管路阀件 1、立管与水平管连接处装调节阀 3、水管路的每个最高点设排气装置(当无坡度敷设时,在水平管水
4、流的终点) 3、立管最低处连接关断阀,便于维修立管4、水管的热力补偿可以利用弯头自然补偿,不足时也可加设膨胀补偿器。 问题点四:水管布置 1、立管在管道井内不宜乱放,宜靠墙靠角安放 2、管道在水平面内禁止穿越楼梯、剪力墙、配电室等 问题点五:水管保温 1保温结构一般由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 2保温层厚度要根据热力计算确定,经验值可参考《民用建筑空调设计》P279 3保温材料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应采用非燃或难燃材料,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问题点六:水力计算 1空调水系统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差额,不应大于15%; 2水管路比摩阻宜控制在10
5、0-300Pa/m, 问题点七:水系统补水 1空调水系统补水应经软化水处理,仅夏天供冷的系统可采用电子水处理仪; 2系统补水量取系统水容量的2% 3补水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段 (三)、末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点: 1.接风管的风盘的风口设计。 1)第一个送风口与风盘的出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2)带有两个出风口的风盘送风管要变径; 3)风盘的送风口与回风口距离要适当。(≤5米) 2.风机盘管的进出水管路设计。 1)进出水管路为"上进下出"; 2)风盘与供回水干管的相对标高不小于200mm; 3)进水管上依次接过滤器、闸阀、和软接; 4)出水
6、管上接软接、闸阀。 3.同型号风盘的出风口数量的确定 同型号风盘的出风口数量可视空调区域的不同而定。 4.两个小包间共用一个风盘的气流组织 两个小包间共用一个风盘,每个包间可设一个出风口,两个包间的回风口可以通过串联接到风盘的回风口上。 5.靠近窗口的风盘布置: 为抵挡室外冷负荷渗透,风机盘管应该尽量靠近外墙、外窗布置。 6.大空间的风机盘管的布置: 在大空间布置风机盘管时,宜以“中间回风,两边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布置风盘,见附图1-6。 7.嵌入机的布置 嵌入机布置时离边墙的距离不得大于3米; 诸如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布置嵌入机时应该选用小冷
7、量的多台机器,均匀布置。 8.内机选型: 大空间可选用嵌入机,长方形办公室最好选用卡式机 9.风口选型 高空间不宜选用散流器送风(风不宜送达工作区),最好使用可调双层百叶送风口. 10.回风箱的做法: 空气处理机的回风设计:在回风处做比较大的回风箱,在回风箱一侧开回风口,该做法可调节气流,降低噪音),见附图1-7 11.根据房间功用和冷负荷设计合适的风盘。 风盘选型要以设计负荷为依据,风盘布置要考虑空调房间的特点尽量布置美观。(见附图1-8) (四)、风系统设计问题注意点: 1.送、排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排风口与送风口至少保持3米的距离以防气
8、流短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