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2∕T 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pdf

ID:56744169

大小:261.2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07

DB32∕T 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2∕T 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2∕T 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2∕T 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2∕T 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2∕T 2963-2016 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22备案号:51410-2016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963-2016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rongglutenwheatafterriceinlimeconcretionblacksoilinHuaibai2016-09-20发布2016-11-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963-2016目次前言..............................................................

2、..................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主要技术指标...........

3、...........................................................15技术规程..........................................................................2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草害防除................................................5IDB32/T2963-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

4、南京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东、马鸿翔、陈怀谷、杨四军、戴廷波、周琴、蔡剑、田中伟、王笑。IIDB32/T2963-2016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江苏淮北砂姜黑土区稻茬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播前准备、播种技术、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防治、化控和防早衰、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江苏淮北砂姜黑土稻麦周年生产区,其他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也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5、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892-1999国家优质强筋小麦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LS/T1211-2008粮油储藏技术规范DB32/T1950-2011淮北农区强筋、中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淮北砂姜黑土砂姜黑土是指由色泽灰暗有机质含量仅1%左右的黑土层和含较多砂姜甚至成层砂姜的心底土层组成的土壤,其特点为质地粘重、可耕性差、适耕期短,土壤有机质、N、P

6、含量低。江苏淮北砂姜黑土区主要分布于徐州市的新沂、邪县和铜山,连云港市的东海和赣榆,淮阴市的洒洪、沐阳、宿迁和泅阳等县。该区降雨较为充沛,年降雨量约700mm~900mm,耕层厚度在2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约10~15g/kg、水解氮≥7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90mg/kg,基本满足强筋小麦种植要求。3.2强筋小麦角质量率不低于70%,加工成的小麦筋力强,适合于制做面包等食品,主要品质指标符合GB/T17892-1999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小麦。4主要技术指标4.1产量结构1DB32/T2963-2016在本规程中指

7、小麦产量在500kg/亩以上,适宜的穗粒结构为:40万穗/亩~45万穗/亩、≥32粒/穗、千粒重≥38g。4.2群体质量一般冬前茎蘖数为最终成穗数的1~1.2倍、高峰苗为最终成穗数的2~2.5倍。适宜的群体动态为:基本苗16万/亩~20万/亩;冬前茎蘖数40万/亩~50万/亩,单株分蘖2.5~3.5个左右;最大总茎蘖数85万/亩~95万/亩,以不超过100万/亩为宜。4.3品质本规程中小麦主要品质指标应达到国家优质强筋二级小麦标准。4.4效益与当地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10%,生产成本有所降低。5技术规程5.1播前准备5.1.1水稻秸秆全量

8、还田技术在水稻成熟收获和小麦适宜播种期前10~15天排干稻田积水,收获水稻。选用或加装切草和匀铺装置,实现秸秆切碎和均匀抛撒匀铺。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