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 习题课教学设计.doc

液体压强 习题课教学设计.doc

ID:56740623

大小:2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07

液体压强  习题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液体压强  习题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液体压强  习题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液体压强  习题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液体压强  习题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液体压强 习题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液体压强》习题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2、能熟练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决问题。3、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处理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第一步:课前预习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的作用和液体具有性。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液体压强具有以下特点:,。。hs2.请你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其中ρ表示,h表示深度,指。推导过程:3.平衡状态是指,二力平衡的条件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学生活动1、认真复习课本,完成相关题目。2、一体机

2、展示学生预习情况。3、生自查个人预习情况,并识记。教师活动1、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根据一体机展示情况适度补充与点播。土门子中学赵艳华第二步:课堂探究环节1:自主纠错1、把盛有不满液体的试管由竖直逐步倾斜的过程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将:()A.变大B.不变C.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2、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A.PA=PB=PCB.PAPB>PCD.无法确定3、如右图所示,粗细均匀并相同的两只试管,装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大

3、小关系应该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如右图所示,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酱油、水和豆油,则它们对瓶底的压强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5、一楼房底楼的自来水龙头上装有一压强计,压强计读数是4.9×105Pa,问自来水塔中水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设水龙头距地面高为1m)图66、如图6所示,一平底玻璃杯,重1.5N,底面积为20cm2,内盛水重2.5N,杯内水深10cm,求:水对杯底的压力;杯对桌面的压强(g取10N/kg)第二步:课堂探究教师活动1、一体

4、机出示1-6题答案。学生活动1、根据老师出示的答案,迅速自查,对有疑问或不会的题目做出相应的标记。2、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环节2:合作交流教师活动小组讨论时巡回指导,了解和发现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精讲的问题。学生活动1、组内交流,互助解决相关题目。2、组内解决不了的或达不成共识的问题组长记录并反馈给老师。环节3:精讲点拨学生活动1、组际交流,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解题方法。2、通过多个小组代表展示引发同学讨论,达成共识。3、针对老师的讲解做好笔记,归纳整理。教师活动1、组织同学组间互助。2、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暴漏的问题找准切入点,进行方法

5、指导。环节4:有效训练1、如下图所示,三个形状体积都不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盐水、水和酒精.三个容器内液体的高度相等,三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分别为pA、pB、pC,则()A.pA>pB>pCB.pA=pB=pCC.pA<pB<pCD.无法判定.第二步:课堂探究2、在下图所示的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3、如下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水,已知h1=30cm,h2=10cm,容器内的底面积为0.5m2,则A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帕,B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

6、__帕,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___________牛.4、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水、煤油、盐水.若三容器对桌面压强相等,则容器内液面最高的是:()A.水B.煤油C.盐水D.一样高5、轮船在12米深的江里航行,船底距离江底8米,若船底有一个4cm的小洞,用塞子堵住,塞子受到的压力多大?学生活动1、完成强化训练1-5题。2、通过巩固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3、组际之间互相检查同学完成情况,并根据老师一体机展示的答案,给同学打出相应的分数。4、组长把同学得失分情况课下整理成汇总表形式交给老师教师活动1、学生做题时巡回指导。2、

7、一体机展示强化训练1-5题答案。3、进行点拨释疑。第三步:课后提升教师活动课下根据组长汇报的同学失分情况统计单独辅导。学生活动根据课上听课情况,对液体压强知识进一步总结,做好反思与知识累积工作。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每当教到“液体压强习题课”时就会被这部分的选择题里常出现的关于各种情况下的“压力”、“压强”的判断所困扰。这部分知识,在学习初期,学生解题时总表现出晕乎乎的样子,他们抓不住解题的关键,思考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这种状态需要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次强化之后,才会逐渐趋于清晰。于是,我设计了如上的习题课练习。根据本节课的经验,有如下反思:(1)教学该

8、慢的地方必须慢下来,等学生,或者为学生铺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在习题课上让学生通过简单被整理过的习题,逐渐递进的走近概念规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