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29982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6
《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与美国ASME规范的比较(8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与美国规范的比较1. 中、美主要压力容器标准的对 表1:中、美主要压力容器标准的对应关系中国压力容器标准美国压力容器标准150 《钢制压力容器》1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470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V151 《管壳式换热器》 2. 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与规范的区别 中国压力容器体系有以150《钢制压力容器》为代表的技术标准和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为代表的安全监察法规组成。压力容器设
2、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的全过程都同时执行技术标准和安全监察法规,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中国压力容器标准的完整体系,确保压力容器产品的安全。 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主要是政府牵头,由设计、制造等单位参与起草、修订,最后由政府颁布,是强制性技术标准、法规,具有法律效用。规范是由制造厂、用户、保险商等单位参与,属于行业协会颁布的标准,只有在地方政府的安全监督部门以法律形式认可情况下才能成为法定的控制产品质量的技术法规。 中国压力容器标准在编制和修订过程中主要参照了,同时还借鉴了其它发达国
3、家的压力容器标准,如5500等。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中大部分要求与规范相一致,部分虽与规范要求不一致,但要求更加严格,其主要区别见表2: 表2: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与的主要区别项目中国压力容器标准1压力容器分类和分级根据压力、介质、压力和容积乘积的值划分为I、、类,在类中根据容器的用途,型式又分为若干级。 不分类、分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要求单独领设计许可证,许可范围与制造许可证一样有强制性的要求。不要求单独领设计许可证,取得制造许可证后,就可进行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要求。按级别领取
4、制造许可证。如获得1级制造许可证,只能制造150中符合1级条件的压力容器,而不是150中的全部压力容器。要求,但允许制造的范围很广。如获得1钢印,就可以制造符合1的所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要求对体系人员有强制性的要求,如学历、职称、从事本岗位工作年限等。对体系人员没有强制性的要求。由制造厂自行掌握,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即可。设计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要求对体系中各责任人员有强制性的要求,如学历、职称、从事本岗位工作年限等。设计审核人员必须持有政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同上对设备的要求对
5、制造压力容器的设备规格、数量有强制性的要求 同上对焊工的要求对焊工数量及资格有强制性要求,焊工必须持有国家权威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对焊工数量无要求,对焊工资格需公司自己组织考试,经公司授权批准就可发证。对无损检测人员的要求对无损检测人员有强制性的要求,如学历、职称、从事本岗位工作年限等。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权威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对无损检测人员的数量有强制性规定。对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需按-1A或规则,由公司自己组织考试,经授权人员批准就可发证。 对无损检测人员的数量无规定。设计压力范围小于等
6、于35 一般小于等于20.685(3000)安全系数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为3.0; 屈服强度的安全系数为1.6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为3.5; 屈服强度的安全系数为1.5。试验压力液压试验压力为1.25倍设计压力;气压试验压力为1.15倍设计压力。液压试验压力为1.3倍设计压力;气压试验压力为1.1倍设计压力。材料要求每种材料标准对材料的要求都规定的比较高。允许用户提的要求比较少。每种材料标准对材料要求规定的选区项比较多,允许用户提的要求比较多。以常用的压力容器材料16(对应的材料为516.70)为
7、例:材料标准规定16需作冲击试验。材料标准中没有规定516.70材料的冲击要求,当用于冷水机组中的压力容器时按1要求也不需要做冲击试验。但需规定材料的晶粒度。对接焊缝无损检测的要求对接焊缝都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允许有极少部分的对接焊缝可不进行无损检测,但对壳体直径、壁厚、焊接接头型式等等都有强制性的规定。对接焊缝一般都不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只有容器内的介质为致死物质时,才要求进行无损检测。产品试板每台容器均要求制作验证试板不要求制作验证试板监检人员()监检人员必须持有政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并授权驻厂
8、监检。 监检人员必须持有美国颁发的资格证书。授权驻厂监检。合格证明每台容器均有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制作的合格证明文件,包括监检证明文件。有数据报告,报告有的签名。 3. 结论 从以上比较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在技术上和体系上中国压力容器标准和规范有极大部分是类似或相同的,而且均是成熟的技术和控制方法; 2) 不同部分主要是不同国家的历史习惯和国家状况所造成的,但均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3) 从设备硬件和体系、人员软件上看,中国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