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14598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5
《纺织机械基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纺织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纺织机械的能力,掌握从事该专业所必需的机械基础的基本专业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纺织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的知识,杆件的静力分析知识,直杆的基本变形知识,工程材料知识,机械传动、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知识机械零件的精度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纺织机械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善于与同事沟通
2、、与其他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并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2.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3.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4.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实践中的能力。三、参考学时本课程的参考学时是60学时。为保证学生掌握主要教学内容达到基本教学要求,课程总学时数应至少保证60学时。四、课程学分总学分为4学分五、教学内容和要求序号教学项目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1绪论1.能描述机器、机构的特征及异同点;2.了解机构与零件的概念;3.了解一般机械的基本要求。1.认知纺织机械;2.参观纺织车间。22杆件的静力分析
3、1.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1.实物展示并分析受力情况;2.多媒体演示力矩、力偶。43直杆的基本变形1.了解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基本概念;2.了解内力、应力、变形、应变的概念;3.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4.了解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1.多媒体进行模拟试验;2.在试验机上操作观察。54工程材料1.理解常用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2.了解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3.了解钢的热处理的目的分类和应用;4.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及运用原则。1.认知纺织机械各关键部件的金属材料;2.认知各易
4、损零件的材质标号及性质。65连接1.了解键与销的特点及应用;2.了解螺纹连接的种类及应用;3.掌握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4.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种类及应用。1.常见零件结构认识;2.减速器的拆装与结构分析;3.常用轴与轴承实验86机构1.认识平面机构和平面运动副,了解机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2.熟悉别铰链四杆机构各构件的名称;3.掌握述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的判定方法;4.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1.认知生活中常见的机构;2.多媒体进行各种机构的模拟演示。87机械传动1.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2.了解链传动的组成: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3.掌握蜗杆传动的类型和
5、应用特点;4.了解述蜗杆回转方向的判定方法;5.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应用。1.多媒体演示各种机械传动的方式;2.观察纺织机械的动力传动形式;128支承零部件1.掌握轴的分类和应用;2.了解轴的常用材料;3.能描述滑动轴承的特点、主要结构和应用;4.能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代号及应用。1.市场调研常见的支承零部件;2.正确安装、拆卸轴承。59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1.了解机械润滑的种类、性能及性能;2.了解机械密封的分类和要求;3.了解机械防护装置的选择。纺织机械保养练习。210机械零件的精度1.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和国家标准;2.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
6、的基本概念、理解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及公差带。1.多媒体讲解精度概念;2.正确进行零件检测并填写检测报告;3.进行误差分析。811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1.了解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基本参数和传动特点;2.理解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元件符号;3.了解液压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的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1.观察气压传动应用形式;2.拆装气压传动主要元件。8合计60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训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2.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集体
7、讲解、小组讨论、示范演示、答疑指导、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全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评价方法1.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实行日常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结合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试、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三)教学条件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