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85121
大小:173.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4
《DB23∕T 2511-2019 旱田作物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13.080.01B13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2511—2019旱田作物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技术规程2019-12-13发布2020-01-12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T2511—2019前言本标准制定依据GB/T1.1-2009给出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和黑龙江德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秋菊,刘鑫,迟凤琴,刘凯,宫秀杰,李婧阳,曹旭,杨华,冯艳
2、辉。IDB23/T2511—2019旱田作物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旱田作物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技术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方法、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旱田秸秆还田的土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6393-2018/ISO10381-4:2003土壤质量、自然、近自然及耕作土壤调查程序指南NY/T500-2002秸秆还田作业质量NY/T
3、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3.1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是一种通过机械手段将一定垄宽的秸秆粉碎集中落到一个犁沟中,然后通过深翻犁将秸秆翻埋到20~30cm土层,由此在耕层下形成了宽45cm、深25~30cm、间距180cm的秸秆深埋沟。4作业条件4.1土壤条件需要秸秆粉碎还田和根茬粉碎还田的地块其土壤相对含水量应小于田间持水量的80%(参照GB/T36393-2018/ISO10381-4:2003土壤质量、自然、近自然及耕作土壤调查程序指
4、南执行)。4.2秸秆粉碎条件玉米、小麦、大豆秸秆含水量小于30%(参照NY/T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执行)。5秸秆粉碎集条翻埋技术要点5.1土壤调查通过取样或现场调查土壤含水量和秸秆含水量,确定最适机械作业期。5.2开沟秋季作物收获后,首先应用五铧犁(或深翻犁)开出一条深堑沟,深度30cm左右。5.3粉碎集条深施秸秆粉碎采用自走式青贮粉碎机将一定垄宽(2或3垄,宽度130cm或190cm)的地表或站立秸秆粉碎,抛撒到邻近开出的堑沟中,粉碎长度5cm左右,留茬高度小于5cm,田面没有残留秸秆及堆
5、积秸秆(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参照NY/T500-2002执行)。堑沟中秸秆量是正常秸秆还田量的2倍或3倍,1DB23/T2511—2019使土壤形成虚实并存的状态。5.4秸秆翻埋用五铧犁(或深翻犁)深翻,第1犁耕的土将秸秆有效的埋到25~30cm土层,其它犁铧正常翻耕土壤,最后一个犁铧再次开出一个深堑沟;用自走式青贮粉碎机将一定垄宽的地表或站立秸秆粉碎,抛撒到邻近开出的新堑沟中,如此反复完成集条机械深埋作业,土壤中形成间隔埋藏秸秆的状态。5.5机械整地秸秆翻埋后进行耙地,达到地表平整,机械起垄,达到待播种状态。5.6秸秆翻埋
6、连续作业要求第2年作物收获后,按照第1年秸秆粉碎机械翻埋作业要求开沟——粉碎集条深施——秸秆翻埋——机械整地;第2年进行机械错位开沟,在第1年堑沟一侧,用五铧犁(或深翻犁)开出一条深堑沟,深度30cm左右,然后进行与第1年一致的机械作业模式。第3年秋季仍进行机械错位耕作,在第2年堑沟一侧,应用五铧犁(或深翻犁)开出一条深堑沟,深度30cm左右,然后进行与第1年一致的机械作业模式;这样连续3~4年全田土壤下层均有秸秆分布。之后再从第1年的作业位置开始新一轮的秸秆粉碎集条翻埋技术,经历6~9年可使全田土壤肥力提高,耕层增厚,
7、养分库容增加,起到利用秸秆培肥、改良土壤的目的。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