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4.5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doc

高中物理 4.5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doc

ID:56684068

大小:1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4

高中物理 4.5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物理 4.5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物理 4.5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物理 4.5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4.5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二.教学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手段,牛顿第二定律的考查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要学好这一节,除了要理解好定律内容外,还要能进行熟练的受力分析。三.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的回顾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2)公式:F=ma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1)力的作用:物体的加速度是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引起的,外力的作用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而不是维持速度。(2)同向性:a和F合始终是同方向的。(3)同时性:a和F合是瞬时一一对应关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F合变化,a变化,F合不变,a不变。(4)同体性:a和F合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5)同单位制:国际单位3.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由F合=ma,知:(1)若F合=恒量,则a=恒量,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若F合变化,则a随着变化,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3)若F合=0,

3、则a=0,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注意:不论哪类情况,受力分析是关键,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思路是:(1)已知受力求运动的相关情况例1.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它们之间弹力的0.25倍。现对物体施加大小为F=8N,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37°=0.6;cos37°=0.8。取g=10m/s2,

4、求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解:选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分解(正交分解)有:据=0,有+Fsinθ-mg=0。据=ma,有Fcosθ-μ=ma求出a=1.3m/s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s==16.25m已知受力求运动类问题的解题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受力分析,对力进行正交分解,把力分解为沿加速度和垂直于加速度两个方向上的力,垂直于加速度方向上,所有外力的合力为零,沿加速度方向上,所有外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从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算出加速度。③根据运动学的相关公式得到

5、结果(2)已知运动求力的相关情况解题思路是:例2.一物体正以10m/s的速度沿水平面运动,撤去拉力后,匀减速滑行12.5m停下来,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由-=2as得a=-4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a又根据受力分析知此时==μmg得μ==0.4例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第4题)图14F例3.如图14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k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s末它的速度达到4m/s;此时将F撤去,物体又运动了16m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g=10m/s2)。求:(

6、1)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推力F多大?解:选速度方向为正方向(1)撤去力F后,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代入数据得:(2)有推力F过程,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得:已知运动求受力类问题的解题步骤:物体的运动情况→运动学公式→加速度→物体的合外力→物体的受力情况由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由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合外力的方向。注意:不论哪类情况,受力分析是关键,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练习1.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

7、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加速度不变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减速运动D.物体在B点所受合外力为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