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doc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doc

ID:56669795

大小:1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03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解读:标准中的“分析”属于理解性的知识层次,“举例说明”属于应用性的知识层次。我们必须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及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山岳是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最明显的场所.课标紧紧地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山岳这一地表形态的形成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因此,本节在讲述地貌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山岳地貌为案例,剖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这个学习主题是通过山岳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

2、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的内力地貌的学习中。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分析在山岳地区不同位置,影响公路线路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以加深对“山岳影响交通运输”这一问题的理解。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通过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学习,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而理解了教材中“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的含义。为本节进一步以山岳作为案例,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在能力方面,学生初步具备了读图及分析表格的能力,但是本节

3、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例说明山岳的形成及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山岳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系,所以,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基础上,将山岳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继续深入剖析。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本节在讲述了山岳的形成之后,还以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剖析了山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所以,本节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岳的形成,介

4、绍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本节以山岳为案例,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更为深入理解,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教学目标:1.、过对实例的分析,能够说明褶皱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学会使用书本演示背斜与向斜的形成过程,分析得出判断背斜与向斜的主要依据。3、通过对图层的叠加,综合分析各大褶皱山系的形成原因,培养用地理术语解释地理事象的能力。4、通过了解背斜与向斜在实际生活

5、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5、对比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分析它们在外貌景观与内部构造上的差异。6、案例探究: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举例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7、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重点难点:1.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形成是本节的重点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3.背斜和向斜的判断,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是本节的难点教学

6、方法:体验示教学法、讲授法、探究法、启示法教学过程: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华山、日本富士山等图像。学生欣赏图片把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中,知道地表的高低起伏不平。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提出问题: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以上所展示的山岳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结针对问题发表意见提出悬念指导学生填图与分析把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绘制在“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中。结合图例与课本“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阅读材料,分析并说出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与探究能

7、力。讲授褶皱、背斜、向斜等概念,并带领学生用书本演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观察书本断面,分析背斜、向斜中心与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得出在实际工作中判断背斜、向斜的主要依据。结论: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学生跟随用书本演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观察书本断面,分析背斜、向斜中心与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得出在实际工作中判断背斜、向斜的主要依据。通过讲授和学生亲自体验,理解背斜与向斜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组织学生完成教材活动1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并讲解读图完成设问观看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课件

8、动画演示。强化学生对背斜、向斜的认识与判断。并发现矛盾: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让学生欣赏到形象、生动的褶皱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