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67037
大小:3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03
《高中化学 专题三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高中化学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知道铝元素在自然界的主要形式,了解工业上从铝土矿获得铝的方法,从金属铝冶炼方法的变化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两性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对比归纳→深化认识→形成网络→提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铝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但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自然界,铝元素以稳定的化合态存在,如,因而早期制备铝比较困难。19世纪中期,铝十
2、分昂贵,甚至超过了当时黄金的价格。直到1886年,电解法制取铝工艺的发明,才使得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得以普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1.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约占地壳总量的。在地壳中含量依次降低的金属是、、。2.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还有少量杂质。3.铝土矿中的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向其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和。4.由于氧化铝较稳定,,工业上采用方法冶炼铝,冰晶石在冶炼中所起的作用,其成分是5.写出工业制铝的化反应方程式(1)(2)(3)(4)【问题探究1】两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和反应,又可以和反应生成和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如。A
3、l2O3+2NaOH===Al2O3+3H2SO4===【问题探究2】两性氢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反应,又能与反应生成和的氢氧化物称为两性氢氧化物。如。(1)实验1将2-3mL2mol/L氯化铝溶液分别注入两只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氨水,观察实验现象。现象:方程式:(2)向实验一的1只试管中加入盐酸,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6mol/L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现象:方程式:【问题探究3】向氯化铝中滴加氢氧化钠直至过量,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实验现象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方程式:拓展视野(1)氧化铝,高硬度化合物,熔点2054℃,沸点2980℃,常用于耐火材
4、料。刚玉,氧化铝的一种,硬度仅次于金刚石。(2)明矾,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常见净水剂。明矾的电离方程式电离出的AL3+与水反应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他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达到净水目的。习题1.下列有关铝土矿中提炼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土矿中的铝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需用化学方法把铝元素变成游离态。B.提炼过程中,先将铝土矿净化提取氧化铝,再进行冶炼。C.可用常见的还原剂把氧化铝中的铝还原出来。D.冶炼铝的方法同工业冶炼钠、镁相似,可用电解法。2.从铝土矿制备铝所涉及的下
5、列有关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铝土矿溶于NaOH溶液中B.偏铝酸钠溶液的酸化C.灼烧氢氧化铝固体D.电解熔融的氧化铝3.向MgSO4和Al2(SO4)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4.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Al3+B.Al(OH)3C.AlO2-D.Al3+和Al(OH)35.将
6、Mg、Al和Fe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过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各溶液的质量仍相等,则投入的Mg、Al和Fe三者的质量关系……………………………………………………………………………………………()AMg>Al>FeBFe>Al>MgCAl>Mg>FeDMg=Al=Fe6.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且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K+、NO3-、Fe3+、Cl-BCu2+、SO42-、H+、Na+CH+、Ba2+、Mg2+、Cl-DNH4+、MnO4-、H+、K+7.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H2SO4溶液反应的物质是…………………………()A.
7、NaHCO3B.Al(OH)3C.NaHSO4D.Na2CO38.在使溶液中的AlO2-完全转化成Al(OH)3,应选择的最好试剂是……………….()A.H2SO4B.HClC.CO2D.NH3·H2O二、填空题9、归纳Al3+、Al(OH)3、AlO2-相互转化的三角关系即“铝三角”关系,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