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52066
大小:100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7-01
《浅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及采煤标准评级办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及采煤标准评级办法芦付松一、浅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炭行业在几十年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它突出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化、标准化,以及安全与质量的高度统一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就是煤炭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规、建立健全包括企业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2、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井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点多、面广、自然灾害多,以及煤矿企业特有的用工性质决定了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在当前新形势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涵应该是:矿井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等主要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煤矿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以适应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矿井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思想认识..思想认识决定人们的行为。煤矿企业首先要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认识,实
3、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认识和提高的转变。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和其它工作的关系。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宣传教育,统一思想,强化职工安全质量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让企业的各级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同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保护好广大职工的生命与健康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安全与质量、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联系。讲安全必须讲质量,抓质量标准化必须抓安全工作标准化,生产与安全质量密不相悖,安全质量出效益的观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二)夯实安全质量标
4、准化标准和制度建设 标准是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灵魂。要搞好标准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操作规程》等规定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实际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如规划目标、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具有创新意识,标准要细致、统一,便于区队操作执行。以激励为主,奖罚兼顾。真正达到依托质量标准化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不能将标准化工作流于形
5、式。 (三)强化职工教育和培训.. 培训教育对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作用毋庸置疑,其围非常广泛,既包括职工特殊工种的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管理干部的培训也包括对各种管理制度、标准的学习教育,同时也涵盖着各种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培训提高等等。培训可采取脱产、半脱产、班前会、班后业余、全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在注重专业理论操作标准学习的同时,更要结合实际现场培训,开展一些特殊工种、岗位工或专业性质的技术比武、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以提高各岗位工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培训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一技之长或多种能力,个个成为行家里手。要切实发挥培训部门及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高
6、标准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做严,全面规职工的安全行为,使其“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证工作 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境认证等是目前现代化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经过了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检验,证实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目前,多数煤矿企业已通过认证,我公司近年来也推行了“现场安全确认”和各工种“手指口述”..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执行标准不到位、执行标准不严现象。通过环境认证、质量认证,安全认证工作,通过对认证工作的实施,促进矿井的日常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建设,使矿井整体管理工作稳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学习安全认证
7、、质量认证、环境认证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认证标准执行落实,同时要不间断的对职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按标准执行作业,只有把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境认证等同企业标准化建设实际有效地结合,充分释解标准的作用,才能提高单位的标准化工作质量,促进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运行。(五)不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技术创新 创新发展是现在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主题。矿井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激励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采取自主
8、研发、引进、吸收、消化、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扩展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围绕安全、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