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1.2陆地上的动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八年级生物上册《1.2陆地上的动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ID:56645861

大小:9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1

八年级生物上册《1.2陆地上的动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1.2陆地上的动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1.2陆地上的动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1.2陆地上的动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湖南省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学校八年级生物上册《1.2陆地上的动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主备人备课时间2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2课时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3.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倡导学生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活动,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尝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各类陆生动物的学习

2、,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使学生能确立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2.通过对大熊猫等稀有、珍贵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野生珍贵稀有动物产生关注之情,让学生知道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唤醒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比较使学生能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2、理解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各类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学生阐明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蚯蚓●复习总结,导入新课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大家来思

3、考,水给了鱼儿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提出问题:与水生动物相比,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内容。●自学自测1、根据高校课堂上的预习导学,阅读教材。2、完成基础与积累。●讨论答疑一、陆生运动方式及栖息环境金丝猴:攀缘——树栖,森林袋鼠:跳跃——草原猎豹、虎:行走、奔跑——草原、森林丹顶鹤:行走、飞翔——湿地蚯蚓:蠕动——潮湿而肥沃的土壤二、水生环境与陆地环境的区别环境温差湿度浮力氧的存在状态水域环境小大大溶解在水中的氧陆地环境大小小空气中的氧教学过程三、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1.体表被鳞、甲或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体表被毛、有保温作

4、用——保温3.有发达的气管和肺——吸入气态氧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对刺激反应灵敏5.有发达的肌肉和四肢——支撑体重、迅速奔跑四、饲养和观察蚯蚓1、蚯蚓对人类的益处: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优质饲料和食品;医学用途(解热剂、利尿剂);处理有机物,消除环境污染。2、外部形态:体形:圆柱形,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称为环节动物。体色:背较深、腹较浅。环带:位于前端。体表:湿润有黏液。3、运动——蠕动,靠刚毛体壁有发达的肌肉,刚毛在运动中起支撑和固定作用。4、呼吸——湿润的体壁靠分泌黏液,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学生展示交流●课堂达标完成课后的练习。第二课时兔、动物栖息地的

5、保护●导入新课歌谣: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提出问题:这首歌谣中讲了小白兔的那些特征?●自学自测1、自学指导:根据《高校课堂》中的“预习导学”的提纲,阅读教材,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2、自测:完成“预习导学”。●讨论答疑一、家兔的形态结构1、外部形态: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可减少水分散失。2、四肢:前肢短、后肢长——有利于跳跃。3、牙齿兔——门齿:狼——门齿:臼齿:犬齿:臼齿:4、内部结构消化系统:盲肠发达,与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心脏:四个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呼吸:肺神经系统:大脑发达,神经遍布全身。5、哺乳动物的特征:一、动物栖息地的

6、保护1、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2、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自然灾害,气候改变人为因素(主要原因):人口增多,掠夺式开发、乱砍乱伐三、观察与思考1.你发现了吗?许多陆生动物都有与环境及其相似的体色。这对动物有什么好处?答案:适应陆地环境,起到了防御、保护的功能。2.摸摸猫、狗、兔等的身体,都有热乎乎的感觉,这对它们适应陆地生活有什么好处?答案:这些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也都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抵御昼夜温差对它们造成的可能的伤害。●学生展示交流●课堂达标完成课后的练习。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