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历史精练6.doc

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历史精练6.doc

ID:56553513

大小:6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28

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历史精练6.doc_第1页
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历史精练6.doc_第2页
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历史精练6.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历史精练6.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精练(6)1.(2012·湖南邵阳一中模拟)经济立法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见证。那么“盗马贼死,盗牛者加(枷)”这项立法最早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解析: “盗马贼死,盗牛者加(枷)”说明“牛”在社会上的地位提高了,是农耕经济形成的体现,这一新的经济形式最早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本题选D项。答案: D2.(2012·福州一中模拟)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动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对其解释不准确的是(  )A.实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的流动性很小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

2、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解析: A项描绘了古代小国寡民的原始纯朴风气,用其形容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是对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征的夸大,故A对其解释不准确。答案: 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工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 “及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孟子·尽心上》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3、,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3用心爱心专心(2)根据材料一指出所记载的纺织业中心的城市,材料四的中心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6分)(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出处为汉朝,得出纺织的原料应为丝,并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可知为棉,并对二者的优劣加以比较得出答案;第(2)问结合材料反映的齐国的有关史实分析出其首都临淄,结合所学答出清朝时的丝织业中心为苏州,联

4、系经济中心的转移加以分析;第(3)问从经营方式上加以比较,根据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概括出结论。答案: (1)丝。棉。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穿着。(8分)(2)齐国的临淄。苏州。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6分)(3)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6分)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而)钱重。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

5、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故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商君书·外内》材料二 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以人口孽乳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起,牵车牛服远贾,今日徽贾之足迹,殆将遍于国中。夫商人离其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奔走四方,靡有定处者,乃因生计所迫。——吴日法《徽商便览》材料三 徽商的兴起,通常认为与地理环境有关,徽州粮食产量少,但特产却很丰富,陆路交通困难,水路交通却还方便,于是他们将

6、境内丰富的土特产运出销售,再将本地需要的产品从外地输进来。——刘敏华《徽商衰败之因——“官商”经济带来的警示》材料四 徽商外出经商,功成名就之后,多返回故里,买田置地,勘风水,兴土木,或建宗祠,或筑宅院,历经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享誉世界的皖南古民居群落(如下图)。(1)阅读材料一,商鞅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商鞅有何建议?(6分)3用心爱心专心(2)依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时期徽州人为何多从事商业?“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的现象为何难以禁绝?(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徽州人从事商业有什么有利条件?(2分)(4)从中国古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两方面,分析材料四反映的现象产生

7、的原因。并指出材料四所反映的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6分)解析: 本题以安徽本土文化——徽商为主题,考查在重农抑商政策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问题。第(1)问的回答读懂材料是关键。由“末事不禁,则……众”“苛能令商贾……无繁,则……”等,即可看出商鞅经济思想的核心。由“食必贵”“征必多”“租必重”概括商鞅的建议。第(2)问,由材料二,不难回答徽州人经商的原因;后一问“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的现象难以禁绝的原因分析要注意角度。第(3)问回答“有利条件”,从材料三中容易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