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518609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6
《混合教学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探讨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分为自主学习、网络交互学习和课堂面授学习三个模块,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对教师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关键词:信息技术;ESP;EGP;混合教学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引起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各高校纷纷建立起规模不一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中心,开始“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然而,一、混合学习观混合学习(blendinglearning)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
3、创造性”[1],其目的在于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综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教学形式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2]。它转变了学生的认知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是学习理念和教育理念的一种提升。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互动,由于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也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混合
4、学习具备学习资源提供的灵活性、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以及提高教学效率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3]。混合学习强调通过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个性化差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赋予学生高度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往往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许多老师将“自主学习”等同于“没有教师的上机学习”,导致“我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很多
5、同学没有确定学习目标、监控或评估学习的经历”[4]。针对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也发现,单纯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甚至比“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差,而不同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往往能取得喜人的教学效果[5][6]。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自主学习和面授学习之间的关系,折中的办法就是将两者以一定的比例按照某种模式进行整合,也即开展混合式教学,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为这种统一创造了条件。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信息技术的教育
6、应用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第三范式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其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一种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7]。这种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学习不是课堂面授学习和在线自主学习的叠加式混合,而是“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互为补
7、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是一种深度的混合式学习,可称之为整合式混合学习(integratedblendedlearning)。混合学习模式下的课程设计以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需求分析和特征分析为基础,以特定的学习环境为前提,必备的要素包括完善的网络环境、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课件、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网络试题库、网络交流平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8],其中计算机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平台,网络教学资源是载体,教师是灵魂。1.网络交互式学习与网络探究式学习混
8、合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无法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些问题最终多数未能得到解决。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我们可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搭建立体化答疑系统,学生可将问题提交到答疑系统,等待老师或其他同学解答。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将问题和回答整体公布到答疑中心,供其他学生参考。教师也可通过答疑系统提出自己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除答疑功能以外,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都提供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