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97585
大小:10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5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1章 第1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过程与方法:1、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2、通过观察各种植物,培养学生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说出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二、教学重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三、教学难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比较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
2、件五、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预学:1、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的环境中。(2)形态特征:植株只有根、茎、叶,有组织,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繁殖后代。2、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共同特征是()A.植株矮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叶B.体内无输导组织c.不能开花、结果,靠孢子繁殖3、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能利用孢子繁殖,有的利用种子进行繁殖。下列植物类群中,利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4、相对于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能够长得高大的原因是()A.有根对植物进行固定B.叶片很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能
3、够产生孢子,繁殖新个体D.根、茎、叶内都有输导组织探究及精导三、蕨类植物师:引导学生观察蕨类植物实物,通过和苔藓植物的对比得出蕨类和苔藓生活环境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但是蕨类植物比苔藓类植株高大得多。生:观察标本、挂图或书上的彩图或投影片。小组讨论蕨类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并表述、交流。小组将讨论结果归纳,并在全班交流。师: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得出结论。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生:为什么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似,但是形态结构却差别这么大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观察凤尾蕨、铁线蕨、笔筒树、肾蕨等实物或图片)师:好,那么请大家
4、把蕨类植物的各种特点谈如刚才设计的表格中,这三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就清楚了。最后大家归纳一下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吧。生:食用、肥料、饲料,药用:可解热利尿等,银粉背蕨可止血。师: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课堂小结:播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录像,通过观看和回顾,使学生对这三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基本特征和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更深刻全面地认识。同时加深学生们对绿色植物的热爱。小组讨论完成下表: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生活环境根、茎、叶的分化情况生殖方式有无输导组织知识提升1、下列有关蕨
5、类植物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A.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B.蕨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是因为具有输导组织D.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2、有许多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可以盆栽用于观赏。这些盆栽蕨类应放在()A.室外阳光充足处B.室内光线阴暗处C.室内光线明亮处D.暗室内3、海金沙是较常见的蕨类植物,下列关于海金沙的叙述错误的是()A.喜欢阴湿环境B.有根、茎、叶等器官C.不开花,不结果D.种子微小,密集于叶片背面4、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区别于种子植物最明显的特征是()A.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无叶B.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无茎、叶C.藻类、苔藓、
6、蕨类植物无根、茎、叶D.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无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卷柏无种子和果实,属蕨类植物B.沂山银杏雌雄异株,果实椭圆形C.被子植物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苏铁进行孢子生殖,陆地生活能力强6、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B.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应陆地生活C.蕨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7、右图中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葫芦藓和蕨的植株,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填字母)只起固定作用,图乙中(填字母)除起固定作用外
7、,还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2)图甲中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主要是(填字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填字母)。(3)图乙中A、B、C中都有组织,能运输、和。而图甲中的A′、B′、C′中无此结构。(4)由此可见,图中的植株长得比较高大。七、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