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风荷载及抗风设计.pdf

高层建筑风荷载及抗风设计.pdf

ID:56485800

大小:647.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24

上传者:简单2019
高层建筑风荷载及抗风设计.pdf_第1页
高层建筑风荷载及抗风设计.pdf_第2页
高层建筑风荷载及抗风设计.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风荷载及抗风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07卷第10期中国水运Vol.7No.102007年10月ChinaWaterTransportOctober2007高层建筑风荷载及抗风设计蔡志波摘要:随着轻质高强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高层建筑不但建筑形式变化多样,而且结构体型也朝着高大、轻柔的方向发展。故风对高层建筑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认真对待高层建筑中风荷载。本文通过简述风的起因、风的特征、风压及风荷载,更进一步说明了高层建筑中结构风振响应,从而达到风振控制以其实现采用非承重控制装置施加控制力抵御风振反应的设计方法。关键词:高层建筑风荷载风振控制抗风设计+中图分类号:TU97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07)10-0078-03风对建筑物的作用是一个随机过程,因此,建筑物的风1.276p−0.378eρ=()荷载包括三个部分:(1)平均风压产生的平均力(静态荷载);(2)10.00366+t1000脉动风压产生的随机脉动力(动态荷载);(3)由于风致建筑物其中,e为水汽压,hPa;t为温度,℃;P为大气压,hPa。振动产生的惯性力(动态荷载)。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动态风荷风压作用将产生的结果:1)使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的内载不容忽视,要比较准确地确定风荷载往往要依赖于模型风力和不稳定;2)使结构物产生过大的挠度或变形,引起外墙洞试验,风洞模型的高频动态天平试验直接测量刚性模型底和装饰材料的破坏;3)由反复的风振动作用,引起结构或构部的剪力和力矩,通过相似理论转换得到的是风作用在建筑件疲劳损坏;4)由于风振作用即动态运动,使建筑物的居位物底部的平均风力和脉动风力及其功率谱,由此计算得到相者产生不舒适感。应建筑物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2.风荷载一、结构风荷载(1)风荷载的种类及特点1.风的成因、特性及风压风对建筑物的作用是一个随机过程,因此,建筑物的风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是由于空气从气压高处向气荷载包括三个部分:1)平均风压产生的平均力;2)脉动风压低处流动而形成的,所以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就压产生的随机脉动力;3)由于风致建筑物振动产生的惯性力。是风产生的直接原因。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动态风荷载不容忽视,要比较准确地确风速观测记录表明瞬时风速包含两种成分:周期在定风荷载往往要依赖于模型风洞试验。10min以上的平均风和周期在几秒钟的脉动风。由于受地表风荷载是由于工程结构阻塞大气边界层气流的运动而引阻力等因素影响,风向与水平面有一夹角(一般在±10°范围起,具有以下特点:1)风荷载与空间位置及时间(不确定性)内)。表征风特性的参数有:1)平均风速剖面;2)紊流风速剖有关,受地形、地貌、周围建筑环境等因素影响;2)风荷载面;3)脉动风速谱;4)湍流积分强度等。边界层中运动的空与结构的几何外形相关,结构不同部分对风敏感程度不同;3)气可视为低速、不可压缩流体。可根据Bernouli方程由风速对具有显著非线性特征的结构,可能产生流固耦合效应;4)确定风压。结构尺寸可能在多个方向比较接近,风荷载需要考虑空间相风压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基本的设计依据之一,其取值大关性;5)脉动风的强度、频率、风向是随机的;6)风荷载小对高层建筑物的经济、适用与安全有密切的关系。基本风具有静力和动力的双重特点,其动力部分即脉动风的作用会压是在最大风速时,垂直于风向的平面上所受到的压力,根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即风振)。据全国各台站重现期50年的最大风速作为当地的基本风速二、高层建筑的风振控制V0,再按贝努利方程确定基本风压W0:1.结构控制的概念12最早是由Kabori和Minai在1960年提出的。美国的WV=ρ002T·P·Yao教授在1972年确立了结构控制研究的学术地位,选取自记10min平均最大风速作为统计样本,计算风压并于同年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与结构自身时必须考虑台站的空气密度的影响。空气密度公式如下:的加固和加强相比,,结构中引进附加控制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结构控制是控制技术和建筑领域的交叉学科,是建筑收稿日期:2007-7-11作者简介:蔡志波男(1973—)江汉油田设计院勘察室工程师(433123)研究方向:岩土工程 第10期蔡志波:高层建筑风荷载及抗风设计79模型下应用控制理论达到建筑安全、舒适目标的课题。根据一种新控制策略———AMTMD。AMTMD聚MTMD和控制力是否有外加能源输入,结构控制可分为被动控制和主ATMD的优点于一体,能够用多个较小的质量和(或)主动力动控制。前者无外加能源,控制力是由结构响应被动施加的;代替单一的大质量和控制力,为超高层建筑的控制实现提供后者是有外加能源的控制,主动控制是由一定的控制理论计了一个可行的方法。算后主动施加的,,因此,它更优于被动控制,但它有控制力5)杠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LT-TMD)小等弱点。于是,人们产生了结合两者优点的混合控制系统LT-TMD和传统的TMD具有相等的控制有效性和冲程。的想法。然而,LT-TMD比传统的TMD具有更大的最优调谐频率比和2.结构控制的措施更小的最优阻尼比。LT-TMD的优点是,通过移动支撑的位(1)被动控制置,可以限制弹簧的静力和动力伸长而保持其控制有效性和1)耗能减振系统冲程不变。耗能减振系统是把结构物的某些非承重构件设计成消能6)结构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元件,或在结构物的某些部位设置阻尼器,在风荷载作用时,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是由2个质量块通过阻尼阻尼器产生较大的阻尼,大量耗散能量,使主体结构的动力器和弹簧串联而成的减振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多反应减小。耗能减振系统可分为两类:1)耗能构件减振体系,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系统参数的可能组合形成利用结构的非承重构件作为耗能装置,常用的耗能构件包括十种MDTMD模型,MDTMD比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耗能支撑、耗能剪力墙等;2)阻尼器减振系统,包括粘弹性(D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对频率调谐的鲁棒性。但阻尼器(VED)、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MDTMD的冲程大于DTMD的冲程。VED是一种简单、方便和性能好的耗能控制装置,其优7)摆-油阻尼器(POD)点;1)只要结构在微小干扰下开始振,它就能耗能;2)其应POD减振系统是高柔结构振动的新方法。力和应变滞回曲线接近于椭圆形,因此它的耗能能力很强。POD减振的原理是结构振动能量传给摆,摆头撞击油阻由于粘弹性材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受环境温度和工作尼器,能量被油阻尼器消耗掉,从而降低了结构的振动。油阻尼频率的影响最大。因此在设计VED时,必须合理设计粘弹器具有压缩、伸长不对称的特点,将它与摆结合就构成了一个性阻尼材料。滞回线呈三角形的非线性耗能系统。该减振系统具有造价低、2)吸振减振系统易安装、占用空间小,免维护等优点。吸振减振技术是在主结构中附加子结构,使结构振动发8)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生转移,即使结构的振动能量在主结构与子结构之间重新分TLD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配,从而达到减小结构风振反应的目的。目前,主要的吸振期。是一种固定在结构楼层(或楼面)上的具有一定形状的盛水减振装置有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容器。可以是浅水的,也可以是深水的;可以是大型水箱,等。也可以是多个小型容器的组合。目前,主要分为两类:1)日3)TMD系统本学者Sato等人在198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矩形或圆柱形TMD是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控制装置,安装在结构的顶的水箱;2)日本学者FujikazuSakai等人1988年提出的,层或结构上部某层上,应用动力吸振器原理,将TMD系统的它是一种在U型形状的管状水箱中间设有增加阻尼的隔栅的自振频率设计成与主体结构要控制的振型频率近似相等,从装置。当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发生振动时,将带动水箱一起而得到共振吸能的目的。高层建筑可以利用顶层的水箱、机运动,而水箱的运动又会使箱中的液体产生晃动,并引起表房或接近上部的旋转餐厅等作为TMD的惯性质量块,耗能面的波浪,这种液体和波浪对箱壁的动压力差,以及液体随器的种类很多,这里简要介绍几种耗能器。结构一起运动引起的惯性力,就构成了建筑物的减振力。①挤压铅耗能器。铅是一种结晶金属,当发生塑性变形(2)锚索控制时,,其晶格被拉长并发生错动,此时,部分能量将转化为热锚索控制最早是由预应力创始者EngeneFreysinef在能,另一部分能量则由促进再结晶而被消耗,使金属返回非1960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变状态,结晶恢复可在常温下发生,所耗时间极短,且不伴结构产生振动,当结构层间相对变形很小时,锚索处于松弛随疲劳现象,固有稳定的耗能能力。状态,不起任何作用;而当结构层间相对运动很大时,,锚索②扭转梁阻尼器。其材料是低碳钢,低碳钢是一种优良张紧,起斜向支撑作用,大大地约束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从的弹塑性材料,它的变形能力很大。而控制结构的振动。③摩擦耗能支撑。(3)主动控制4)主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TMD)主动控制的研究涉及控制理论、随机振动、结构工程、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比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振动测量、数据处理等性和鲁棒性。另一方面,在结构和TMD之间引入一个主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由于主动控制的实时控制力力即形成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ATMD),其能够明显地改善可以随激励输入改变,其控制效果不依赖于外荷载的特性,因TMD的性能,但其鲁棒性的改善尚不能与MTMD相媲美。此明显优于被动控制。目前,结构主动控制的理论研究以各 80中国水运第07卷种控制算法为主线,采用计算分析和模拟方法研究结构主动系统、主动控制和基础隔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系统。控制的可行性、控制系统的时滞效应和时滞补偿、控制参数三、结论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等问题。随着建筑设计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原来依靠结构构件主动控制算法主要有:经典线性最优控制算法、瞬时最弹塑性防止结构破坏的方法有待改进,结构控制是一种被认优控制算法、预测实时控制算法、随机最优控制算法、模糊为能在21世纪满足人们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的技术,它将是智控制算法、界限状态控制、极点配置法、独立模态空间控制能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滑动模态控制理论、神经网络控制等。参考文献目前研究开发的主动控制装置主要有:主动控制调谐质[1]谢壮宁.3个不同高度高层建筑间的横风向动力干扰效应.量阻尼器(AMD)、主动空气动力挡风板控制系统、主动支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9)系统、气体脉冲发生器、线性马达控制系统等。[2]徐安.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层荷载谱数学模型研(4)混合控制系统究.建筑结构学报,2004(8)混合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同时施加在同一结构[3]李会知.高层建筑动态和静态风荷载的确定.世界地震工上的振动控制方式。一方面,被动控制由于引入了主动控制,程,2004(6)其控制效果增强,系统可靠度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主动控[4]梁枢果,夏法宝,邹良浩,李辉民.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制由于被动控制的参与,所需的主动控制力大大减小,系统风振响应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第25卷第5期.200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所增强。年10月目前,提出的混合控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AMD和[5]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TMD相结合的控制系统、主动控制与耗能装置相结合的控制Windloadandwind-resistdesignofhigh-risebuildingCaiZhiboAbstract:Alongwiththelightmassandhighintensitymaterialunceasingemergence,thehigh-riseconstructionpatternandthestructurearedevelopingtowardsthegentleandtalldirection.Thereforethewindismoreandmorebigtothehigh-riseconstructioninfluence.Wemustthinkbetterofthequestion.Thisarticlethroughthesummarywindcause,thewindcharacteristic,thewindpressureandthewindload,showedthewindinspirestothehigh-riseconstruction,thusachievedthedesighmethodofthewindinspirecontrol,whichusethenon-load-bearingcontroldevice.Keyword:high-risebuildingwindloadwindinspirecontrolwind-resistdesign(接77页)游横断面进行地质填绘,避免涵洞设置于软硬不[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中国铁道均的地层上。出版社,20054.对与涉及改沟的涵洞,勘测时需收集涵洞出入口横断[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中国铁道面资料,以确保改沟平缓、顺畅,避免急流冲刷给涵洞带来出版社,1999的潜在危害。[3]《桥渡水文》.铁路工程技术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参考文献199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