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doc

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doc

ID:56484428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4

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doc_第1页
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doc_第2页
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doc_第3页
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听课是一项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听课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要想增强听课实效,实现预定目标,就必须使听课效率达到最高,所以在听课时掌握正确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一、听课前的准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我们教师准备听课也是一样。必须做到有备而来。1.熟悉教材。听课教师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了解本节课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何重点、难点等。2.设计教学。把自己放在讲课老师的位置,设身处地设想一下,假如我来上这节课,准备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在听课过程中进行对比,取长补短。3.盘点问题。盘点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

2、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自己带着思考、学习、探究的态度去听课。二、听课时的角色以何种心态去听课,往往决定了听课的最终质量,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应进入三种听课角色。1.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应用、会掌握。2.进入“教师”角色。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听课前的教学构思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和理解,看不到不足与

3、缺点。1.进入“学习者”的角色。任何一个老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一定有他个人独到的地方,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执教者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一、听课记录一堂课的教学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结构的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及教者的语言、板书、教态等各个方面。听课时我们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有利于课后进一步研究、学习,也为全面、准确地评价一堂课提供依据。要求笔记记得如同课堂实录一般,客观上难以办到。因此,我认为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1.关注教师的导入语。看上课者如何导入,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4、兴趣。2.关注教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3.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

5、质是学而不教,而且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学,反思自己上课时学生的表现,相互对照,查缺补漏,及时改正,提升自我。1.关注辅导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完整的板书反映了一堂课的知识结构,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份微型教案。高水平的板书设计必将使课堂教学大为增色。因此,对板书设计的记录不仅能抓住重点,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2.关注练习设

6、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听课后的整理与思考听课是为了使自己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己教学上有所提高,所以在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该进行一番思考和整理。翻看听课记录,进行反复琢磨,对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一写,议一议。当然也可以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写一篇《听课心得》,或者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善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

7、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注意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走入课堂,我们就成了这个教学活动的一份子,就不应该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参与者、研究者,把握真实教与学的课堂实际。在课后,要“取他人之长处,启自我之智慧”,才能成就自己、提升自己,实实在在地使这堂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