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80194
大小:4.54 MB
页数:152页
时间:2020-06-19
《水平井钻井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平井是最大井斜角保持在90°左右,并在目的层中维持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的特殊井。水平井钻井技术是常规定向井钻井技术的延伸和发展。水平井钻井技术第一节水平井的分类及特点目前,水平井已形成3种基本类型,如图示。第一节水平井的分类及特点3.各类水平井的特点长半径水平井:设备、工具,钻井、固井、完井与常规定向井相同,难度增大。使用导向钻井系统,可较好地控制井眼轨迹,提高钻速。主要缺点是摩阻力大,起下管柱难度大。此类水平井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中半径水平井:用弯外壳动力钻具增斜,必要时使用导向钻井系统控制井眼轨
2、迹。固井完井方法可与常规定向井相同,难度更大。由于中半径水平井摩阻力小,所以目前在已钻水平井中,中半径水平井数量最多。第一节水平井的分类及特点3.各类水平井的特点短半径水平井:主要用于老井侧钻,死井复活,提高采收率。少数也有打新井的。需用特殊的造斜工具。完井的困难较大,只能裸眼或下割缝筛管。中靶精度高,增产效益显著,此类水平井将越来越多。超短半径水平井:仅用于老井复活。在同一井深处钻出多个(一般为4~12个水平井眼。井增产效果很显著,地面设备简单,钻速也快,很有发展前途。但需要特殊的井下工具、钻进
3、工艺和完井工艺。第二节水平井的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1、水平井的突出特点是井眼穿过油层的长度长,所以油井的单井产量高。2、水平井的应用(1)天然垂直裂缝(2)水锥和气锥(3)低渗透地层(4)薄油层(5)溶解采矿(6)重油产层第二节水平井的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7)不规则地层:油层互不关联、位置难以确定、垂直井难以钻到。第二节水平井的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8)扩大边界控制面积(9)层状油层第三节国内外水平井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一、国外水平井的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20世纪50年代,老井侧钻短半径泄油孔,水平进尺短
4、。前苏联使用涡轮钻具钻成长半径水平井,其水平段长达1600ft。20世纪50~70年代水平井技术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技术落后,事故与成本高,原油价格低。20世纪70年代后期,水平井技术得到重视,原油价格的上涨,开发低压、低渗、薄油藏、稠油油藏,发展了长半径、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20世纪80年代,随着被誉为国际钻井3大新技术的MWD、PDC钻头和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应用,促进了水平井技术的进步,水平井数量成倍增加,中半径水平井占据优势。第三节国内外水平井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平井
5、技术飞速发展。1990~1995年的6年中,世界上共钻成水平井12590口,其中,中半径、长半径和短半径水平井各占总数70~80%,10~25%和5~10%。第三节国内外水平井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二、国内水平井的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我国是第3个钻水平井的国家。1965~1966年在四川钻成2口水平井,测深达1685m,垂深1368m,水平段长160m。产量为邻近直井的10倍。20世纪70~80年代水平井技术处于停顿状态,关注着国外水平井技术的发展动向。90~94年“石油水平井钻井成套技术”被列入国家“
6、八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有6个油田和5所院校的762名科技人员参加攻关。第三节国内外水平井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1)钻成长、中、短半径水平井50余口。有稠油热采井,多目标水平井,老井侧钻水平井,丛式水平井,套管固井射孔完井、砾石充填完井、割缝筛管完井、金属棉筛管完井、割缝尾管加管外封隔器完井、仅用油层套管完井、裸眼完井等;(2)水平井优化设计,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水平井钻井液与完井液,水平井完井与固井射孔技术,水平井电测技术与水平井取心技术等方面,取得16项重大技术成果;(3)建成5个实验室和11套
7、实验装置,研制新型仪器18台套,编制各种计算机软件53套,制定行业标准14项,获国家专利8项,推广新工艺、新技术12项。第三节国内外水平井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至1999年8月,我国累计完成水平井293口,并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三节国内外水平井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三、水平井钻井的难度所在1、水平井的轨迹控制要求高,难度大水平井的目标是一扁平的立方体,不仅要求井眼准确进入窗口,而且要求井眼方位与靶区轴线一致,俗称“矢量中靶”。“两个不确定性因素”:一是目标垂深预测有一定的误差;二是造斜工具的造斜率的
8、不确定性。对直井和普通定向井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水平井可能导致脱靶。第三节国内外水平井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三、水平井钻井的难度所在2、管柱受力复杂(1)井斜角大,井眼曲率大,管柱在井内运动将受到巨大的摩阻,起下钻困难,下套管困难,钻头加压困难。(2)水平井段使用“倒装钻具”,下部钻杆受压,压力过大导致失稳弯曲,摩阻更大。(3)摩擦阻力、摩擦扭矩和弯曲应力将显著增大,钻柱受力、强度设计与校核更为复杂。(4)弯曲应力大,旋转条件下应力交变,加剧钻柱的疲劳破坏。要求精心设计钻柱。第三节国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