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简介.ppt

原核生物简介.ppt

ID:56466917

大小:6.09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20-06-19

原核生物简介.ppt_第1页
原核生物简介.ppt_第2页
原核生物简介.ppt_第3页
原核生物简介.ppt_第4页
原核生物简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核生物简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ThomasJonathanBurrill被称为植物病原细菌学之父,他在1877首次描述了梨火疫病的症状,并推测是由细菌引起的。梨火疫病ErwinF.Smith欧文证实了梨火疫病是Erwiniaamylovora引起的第一节原核生物的概述原核生物(Procaryotes)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是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没有核膜包围,没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糖体(70s),但没有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原核生物界的成员很多,包括细菌、放线菌以及无细胞壁的菌原体等。一、形态和结构细菌

2、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植物病原细菌多为杆状,少数球状.各种细菌大小差别很大,而且形态及大小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核糖体为70S型,真核生物是80S型的.细菌的形态示意图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细菌有鞭毛,无芽孢,细胞壁外有黏质层(多糖),但很少有荚膜(厚而固定的黏质层)。关于芽孢:非繁殖器官,抗逆性强关于鞭毛:运动器官,有分类意义.关于纤毛(菌毛):不是运动器官,但数量多时可聚集成菌膜,起黏附寄主的作用.细菌细胞膜的结构细菌细胞膜结构示意图二、细菌的营养、生长繁殖及菌种保存植物病原细菌属于化能有机异养型,可以寄生和人工培养。常用培养基LB(0.5%酵母抽提物+1%

3、蛋白胨+1%氯化钠)NA(牛肉膏蛋白胨)细菌的代谢过程有酶的参与,果胶酶;通过无氧发酵或有氧呼吸来产生能量,常见的EMP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细菌的代谢产物很多,对它的鉴定很有帮助。细菌人工培养时应注意培养基中各个物质的配比以及合适的温度和酸度。(25-28℃,pH7.0-7.2;多为好气型)。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为裂殖方式。菌种的保存方法:1.转管保藏法:简便易行但保藏期短2.液体石蜡油保藏法:简便易行,保藏期长3.无菌水保藏法:简便易行,但适应范围有限4.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程序较复杂但效果最好。从左至右:转管保藏法、甘油保藏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三、原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4、包括两部分:1.染色体DNA,主要在核区内2.质粒,染色体之外的双链环状DNA。是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编码控制细菌的致病性、抗药性、育性等性状。质粒能自我复制遗传给后代,也能自然丢失.还可以通过结合或转化转移到其他细菌中去.几个质粒可共存于一个菌体中变异是由于环境或遗传物质结构改变造成的。例如形态和毒力上的变异等。具体可分为表现型变异和遗传性变异。其中遗传性变异有2种不同性质的变异:第一种是细胞的突变。(如质粒的丢失)第二种是两个性状不同的细菌的结合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1、两个有亲和力的菌体的自然结合2、菌体破裂后遗传物质进入另一有亲和力的同种或近似种的菌体内3、噬菌体的

5、DNA将一种细菌的遗传物质携带到另一种细菌内变异机理见159页。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植物病原细菌大都是非专性寄生的,可以人工培养(难养菌除外);但寄生专化性有差别(寄主范围、同种内病原菌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分化)。一般认为,寄生性强弱与致病性强弱没有相关性。寄生性强的可以侵染植物的绿色部分,寄生性弱的则侵染贮藏器官或抵抗力弱的部位。关于自然寄主与实验寄主:习惯上把自然条件能侵染的寄主称为自然寄主,接种后显示症状的寄主种类称为实验寄主。植物病原菌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正确判断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寄主范围,对病害的防治和病原菌的鉴定都是很重要的。分

6、析寄主范围时要区别是自然发病的和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范围。通常后者的比前者要宽得多。注意做人工接种时有时出现的过敏性反应。二、侵染途径(一)侵染来源1.种子、种苗及其他无性繁殖材料2.病株残体3.带菌的土壤和肥料4.田间野生寄主和其他作物、杂草5.昆虫6.田间发病植株(二)侵入途径植物病原细菌只能从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和伤口(各种伤口)侵入。少数细菌可以从没有角质化的表层侵入,如花粉囊和花柱。植原体必须由介体昆虫携带或通过嫁接才能侵染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一般都能从伤口侵入,能从伤口侵入的细菌就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侵入途径与病菌的寄生性强弱、与所引起的病状、与病原菌的分类地

7、位有关。(三)侵入后的蔓延无论是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多数细菌都是先在寄主组织的细胞间繁殖,在组织中的进一步蔓延,则因病害的性质而不同,分别引起下列病害:斑点病和腐烂病(局部蔓延)萎蔫(维管束组织中扩展)瘤肿或其他畸形病害(病菌分泌激素类物质)菌原体直接进入寄主细胞内繁殖,然后通过胞间连丝而进入附近细胞,进入筛管组织后在组织内扩散(四)传播途径雨水灌溉农事操作及农具迁飞昆虫和小动物人类活动第三节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