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

ID:5646364

大小:1.8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1-14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4页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张彦鹏马铃薯常见病害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粉痂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炭疽病马铃薯疮痂病马铃薯枯萎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早疫病传播途径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翌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开始侵染。病苗出土后,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病菌易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马铃薯早疫病发病条件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28℃,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35~45分钟即萌发,从叶面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2—3天。瘠薄地块及肥力不足田发病重症状

2、:叶片病斑黑褐色纶纹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湿度大时出现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茎块染病时产生暗褐色稍凹陷近圆形病斑,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高燥的土壤种植,提高寄主抗病力发病前,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10天喷一次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晚疫病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发病条件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

3、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10~14引起大流行。晚疫病鞭毛菌亚门真菌症状叶片侵染多从中下部开始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湿度大时迅速扩展成黄褐色大斑病茎侵染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叶片卷曲薯块侵染出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病部下薯肉呈浅褐色至暗褐色,终致薯块腐烂防治技术严格挑选无病种薯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雨后田间积水,发病中心病株及时清除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或

4、克霜氰或霜霸可湿性粉剂700倍,38%恶霜菌酯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马铃薯环腐病传播途径病菌随种薯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面越冬,切刀是病害传播的重要媒介,借助雨水或浇水传播蔓延马铃薯环腐病发病条件病薯播下后,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一部分是出土的病芽,病菌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致病。适合环腐棒杆菌生长温度20~23℃,最高31~33℃,最低1~2℃。致死温度为干燥情况下50℃茎块和茎部横切面的维束呈褐色环状腐烂,用手挤压,常排出乳白色无味的菌浓环腐病症状生育中后期,叶片及茎出现萎蔫,下部叶片边缘稍有向上卷曲退

5、绿,叶脉有淡黄色区防治措施实行无病田留种,采用整薯播种。严格选择品种,切刀严格消毒栽培管理加强田间检查,拔除病株及时处理,防治田间地下害虫,减少传染机会药剂防治用75%酒精和高锰酸钾浸种两个小时,然后阴干谢谢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