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用)解析.ppt

《兰亭集序》(用)解析.ppt

ID:56450407

大小:2.14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6-18

《兰亭集序》(用)解析.ppt_第1页
《兰亭集序》(用)解析.ppt_第2页
《兰亭集序》(用)解析.ppt_第3页
《兰亭集序》(用)解析.ppt_第4页
《兰亭集序》(用)解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用)解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兰亭集序课堂目标:1、文学常识:《兰亭集序》及王羲之。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及情感脉络。3、疏通字词。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兰亭写作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

2、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唐)冯承素摹兰亭帖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

3、,楷书得力于钟繇。取众家之长,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序”及分类“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书序(诗序)——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序》、《<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孔雀东南飞.序》赠序——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

4、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宴集序——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集结成册,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腾王阁序》等等。‖生词注音癸丑()会稽山()修禊事()激湍()流觞()骋怀()放浪形骸()趣舍万殊()一契()嗟悼()彭殇()ɡuǐkuàijīxìtuānshānɡchěnɡháiqǔqìjiēdàoshānɡ整体感知一(1、2)记叙兰亭盛况二(3)抒发人生感慨三(4)交代作序目的乐↓痛↓悲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

5、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崇山峻岭修竹茂林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乐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景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雅: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修禊事也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美景乐事感深:畅叙幽情,视听极娱赏心出自明汤显祖的〈牡丹亭〉,原文是“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典出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意思是

6、:纵有令人惬意的美好的时光,美丽的景色,却没有欣赏的心思,值得高兴的事。因为杜丽娘另有心事,伤感于眼前美景无人欣赏,恰如美丽的她关在深闺大院无人爱慕。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1.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与山巨源绝交书》)2.刘伶“常乘

7、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晋书·刘伶传》)3.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时代背景魏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长期分裂动荡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整个社会都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上。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个时代,魏晋时代的人对死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的焦虑,这种感受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旧的虚幻的群体社会彻底解体了,昔日士大夫们赖以生存的儒家权威思想全面崩溃了。“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士大夫的内心充满对时光易逝和生命飘忽的无限感慨,死亡是令他们感

8、到恐惧和哀伤的幽魂,驱之不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