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

ID:56449518

大小:56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案鲁教版五四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习目标:通过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习重点、难点: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问题导入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               。2、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    、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想一想:阅读课本第33页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相应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2)老师所讲述的方法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老师要测的是什么?(结合图形写出)(3)请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得出测量结果的理由!2、做一做:1、如图:A、B两点分别

2、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1)DE=AB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DE的长度是8m,则AB的长度是多少?2、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A、SSSB、ASAC、AASD、SAS

3、(二)合作交流互动探究一:如图,山脚下有A、B两点,要测出A、B两点的距离。(1)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点的点O,连接AO并延长到C,使AO=CO,你能完成这个图形吗?(2)说明你是如何求AB的距离,并说出理由。互动探究二:在一座楼相邻两面墙的外部有两点A、C,如图所示,请设计两种方案测量A、C两点间的距离。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1、如图,为修公路,需测量出被大石头阻挡的∠BAC的大小,为此,小张师傅便在直线AC上取点D使AC=CD,在BC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BC=CE,连DE,则只要测出∠D的度数,则知∠A的度数也与∠D的度数相同了,请说明理由.四、课堂小

4、结:(由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五、当堂检测2、如图,A、B两个建筑分别位于两岸,要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B出发沿河岸面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BC=CD,过D作DE∥AB,使E、C、A在同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道理,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