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

ID:5644558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1

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_第1页
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_第2页
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_第3页
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_第4页
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090214401生物技术092刘小超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特殊地位  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水产科技竞争的焦点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热点。水产生物技术在解决良种培育、生殖调控、病害防治、种质资源保存、濒危物种保护以及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等行业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同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应用成果。  目前,我国的水产生物领域正在加快研究步伐,在功能基因筛选与克隆、重要性状分子标记筛选与应用、水产动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性别控制与单性苗种培育、分子标记或基因标记辅助选育以及水产养殖动物胚胎干细胞培养和细胞库建立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2、。  在水产分子育种学、保护生物学、分子系统学、分子免疫学以及转基因研究等方面已经开始应用基因组研究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基因组资源推动了各个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近十几年来,生物技术研究迅猛发展,呈方兴未艾之势。特别是转基因动物(Trmssenicanimals)的研究,推动了转基因鱼(Tranenicfish)研究工作的开展。生物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比如促进鱼体生长、增强鱼体的抵抗力、培育优良品种等均作出重要贡献。实践证明,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生物技术在水产食品中的应用实践1增加鱼产量1.l促进鱼类生长1982年,Palndter等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受精卵原核中

3、,获得了快速生长,其成体比一般小鼠大1倍。1985年朱作言等在世界上首次报道在鱼类中进行转基因的研究,其中常用的基因转移片段为生长激素基因。人们希望用鱼类和哺乳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向鱼类转移以期获得有实用价值的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超级鱼”。目前已有不少实验室获得了多种能快速生长的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其促生长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蛙科鱼类,这一技术具有很强的促生长作用。Du等用由美洲大绵鳚抗冻蛋白启动子结合大鳞大麻哈鱼生长激素cDNA组成的“全鱼”基因转移到红科鱼类的胚胎中。研究显示,对注射生长激素基因的成年鲑鱼促生长效果平均为对照组的3~5倍,对某些个体,尤其在生长的最初几个月,其生长速度可以为对

4、照组的10~30倍(Du等,1992;Devlin等,1994)。还有一些试验是用别的鱼或非鱼启动子进行的,虽然得到相似的结论,但生长效果都没有鲑科鱼类显著。最近在黑鲷的研究中发现,生长激素不仅可以促进生长,还可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巫爱珍,1997)。1.2 控制繁殖行为在水产养殖上,由于雌雄鱼的经济性状不一样,如生长速度、个体大小、成熟年龄、繁殖方式、体色。体型等均有差异,所以控制鱼类的性别,选择具有最佳生长性能的性别进行单性养殖,不仅对阐明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机制等理论非常重要,同时在水产养殖中也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在提高群体生长率方面,海鲈、鲤鱼、鲤科鱼类雌鱼比雄鱼生长快,而虾类雄性

5、比雌性生长快,罗非鱼雄性比雌性生长快40%~50%。在同等条件下,实行单性养殖,不但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控制繁殖速度方面,罗非鱼由于成熟早、繁殖快,造成密度过大,抑制群体生长,降低产量和质量,单性养殖雄性罗非鱼则可有效控制其繁殖。提高产量;在提高商品鱼质量方面,单性养殖可使鱼生长快,个体大,减少生殖能量的消耗,使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在肌肉中沉积,增加可食部分,提高肉的品质。要获得单性养殖,可以有很多种方法,通常都是用甲基睾丸素处理仔鱼,使其产生雄性表型;也可以用相近种之间的特异性杂交,改变基因组成,从而产生单性杂种;另外,还可以生产雌性个体,进行单性养殖,然后用

6、类固醇进行性转变,生成具有雄性基因型、有生殖力的雄鱼,并使其产出单性后代(Mair等,1997)。通常动植物细胞染色体为两组。由自然环境因素或人工特殊处理形成两组以上染色体的动植物称为多倍体。三倍体生物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即高度不育和生长比正常二倍体迅速。前者对控制某些放养或移植的生物种群数量、扩散等是一条有效的措施,也可大大提高许多生长速度因性别而差异的动植物的产量;后者不言而喻可缩短养殖周期和提高生物产量。总之,三倍体鱼本身并不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组而加速了生长,主要是利用三倍体的不育性,在繁殖季节把营养物质转用于肌肉生长并防止肉质下降。从70年代起,各国研究者都分别对许多鱼类、甲壳类和

7、贝类等水生生物进行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研究。许多鱼类多倍体的研究者选择在精子入卵时而卵的第二极体排出之前,对卵进行物理(如冷或热休克、静水压等)和化学药物(如秋水仙素、CB等)的处理,以阻止第二极体排放从而诱导产生具有3组染色体的三倍体(关瑞章等,1998)。Valentrt1975)对奥利亚罗非鱼的受精卵进行冷处理,诱导出75%的多倍体且孵化率高达90%。我国洪云汗(1990)对鳙鱼卵在第一次卵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