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神思》解读.doc

《文心雕龙·神思》解读.doc

ID:56415616

大小:1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3

《文心雕龙·神思》解读.doc_第1页
《文心雕龙·神思》解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神思》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心雕龙·神思》解读“神思”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是对于艺术构思活动的论述,所谓“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在这一章主要从神思的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几个方面来探讨。关健词:文心雕龙神思构思对《文心雕龙》中神思含义的理解,学术界历来存在着分歧,贺天忠先生在《神思新探:获得灵感时的文思》一文中,归纳了六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艺术想象活动说,以王元化、叶朗、李泽厚、刘纲纪等为代表。2、“文思”或“艺术构思”说,以张文勋、牟世金、缪俊杰、祁志祥等为代表。3、艺术构思为主,包括想象、灵感等因素说,以张少康、陈思苓、周振甫

2、、郭晋稀、王运熙、鲁文忠等为代表。4、形象思维说,以王达津等为代表。5、精神活动说,以赵仲邑等为代表。6、灵感想象等同说以朱广贤等为代表。各家优缺点贺先生已经指出,这里不再赘述。本文解读刘勰的神思论,从神思本质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综合来考。一、从本质特征来看,神思突破了艺术表象的局限性,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阐述了艺术思维是不受身体的约束和限制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虚,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夫神思方运,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

3、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刘勰强调神思的无限性是为了说明创作过程中作者思维活动的灵敏活跃状态。这首先是创作灵感产生的状态。而创作灵感产生的前提是“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要求培养酝酿文思首先应排除不必要的心理因素而达到全神灌注的状态。刘勰认为,只有这样,作文时心神才能合乎要求地活跃起来,才会产生作为创作过程心理活动的神思。否则,心乱神驰,躁动不宁,想要作文又为诸多杂念琐事所牵扯,只会造成文思运行的滞涩乃至阻塞,以致于根本无法实际产生神思。虚静也就是神思发动和运行的关键要素。我们知道,审美意象的创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当神思全面展开时,就表现出

4、如下特征:1、神思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特点。在“神与物游”的神思过程中,神与物二元素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审美情思具有主导和动力作用,它往往制约着神思的进程,规定着神思的方向,推动着神思的发展。作家创作首先要有冲动于心的审美感情,审美感情促动艺术家进行丰富奇妙的想象。所以,刘勰说神思是“情变所孕”。2、神思具有虚拟性。神思过程也就是艺术表象向审美意象过渡的过程,即由艺术表象转化为审美意象。从《文心雕龙·神思》来看,刘勰主张“虚构”是文学的根本属性之一,开篇就提出了“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就是指为文运思,驰骋想象,可无往而不达。可见,在刘勰看来,“想象”是文学

5、创作不可缺少的要素,而“想象”与“虚构”又几乎是同义词。接下来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都不是现实中的现象,而只有在文学想象与虚构中才能实现。之后,刘勰又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就是指作家用自己的独到见解,可以按照自己所想的来写作,也即“虚构”。刘勰的这一“虚构”观确定了文学的价值,文学描写的内容不能等同于生活,不能完全客观地摹仿生活。因此,艺术家神思必须突破艺术表象的局限性,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进行艺术虚构,虚构虚拟性是神思的又一重要特征。3、神思具有超越时空、自由驰骛的特征。神思是一种积极活跃、自由无拘的心理活动,神思全面展开时,艺术家思维不受周围事

6、物和时空范围的制约,思维任意腾跃,心灵自由驰骛。《神思》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事实上,神思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活动的自由性,若无这种思维活动的自由,没有对现实时空的超越,艺术家很难创造出特异独出、姿态不俗的审美意象。艺术家神思时,总要打破时空限制,自由舒展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审美意象的天国。艺术家大开记忆之门,调动一切记忆表象,发动思维,展开思路,作上下千古之思,纵横万里之想,艺术家的思维无所不达,无处不至,艺术家对所积累的艺术表象进行充分地“内视”、“妙观”,“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通过这种“荡思八荒,神游万古

7、”的逸想,艺术家能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从而铸造出精彩动人的审美意象。二、从神思的形成方式上来看,贵在虚静。就构思方式而言,他提出了“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动静说。这一观点是对陆机《文赋》中“观占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酝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就动静的关系而言,静是动的前提,动是静的深入:静是手段,动是目的。在这里首先强调了静在构思中的作用,只有“寂然凝虑”,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即只有心静,构思时才能聚精会神,才能突破时空的限制,驰骋丰富的想象力,使思路开

8、阔。其次谈到由静而动的转换,其中“悄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