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72885
大小:1.00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6-14
《推拿讲义--手法总论(中医药大学教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推拿学手法总论手法定义一、定义:1、是指以医疗为目的,术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或手持器械,在受术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的各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称为推拿手法。【推拿手法学】2、按特定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受术者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项临床技能。3、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为推拿手法【推拿学】4、操作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刺激治疗部位和活动肢体的规范化的技巧动作【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定义内涵1、操作工具――术者的手及其他肢体部分或特制的推拿器械2、操作部位――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3、推拿手法本身的技术特征是其
2、所具有的规范化的动作结构(特定动作)手法中的“手”指推拿时术者所采用的肢体的一部分,如手、前臂、肘、甚至脚等;“法”即行业内的规定与要求,对于手操作而言乃指特定的、规范化的、技术性的动作与要领。手法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以手或肢体的其它部分或手的替代物(器械),按照各种特定的、规范化的技术动作,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所进行的操作。它是关于手的艺术。手法的基本要求一、作用于软组织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基本要求: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持久:指手法能够按照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量。力量随病人的体质、病症、部位等情况而言均匀:手法要
3、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力量不要时轻时重。匀速匀量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不可暴力及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渗透:手法力量要深达体内,使机体得气。1.持久要求手法能够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因为不少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如果缺乏持久性,势必影响疗效2.有力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力量是基础,功力和技巧力需通过功法训练和手法练习才能获得。力度的大小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差异、肌肉的厚薄、病位的不同而酌情增减。力量过轻浮于皮毛,不能深透,达不
4、到阈上刺激而做了无用功;过重则“损筋折骨,开人关节,走人元气,徒增患者之苦”。力求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3.均匀一是指手法的操作必需具有节律性,不可时快时慢;二是指手法的作用力在一般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忽轻忽重。4.柔和指手法熟练而不生硬、感觉舒适而不粗暴,不使用蛮力。而总是由轻到重,使病人有个逐渐适应过程;结束前再由重到轻,淡出而病情减轻全身舒泰。另外,柔和还体现在操作过程中由一个动作变换至另一个动作要自然、连贯,而不断续。以上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是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形式,手法的最终目的是“深透”深透指手法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
5、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功力达于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内。要做到深透,必需保持上述4方面技术要求的协调统一,首先手法操作应具有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不能失于柔和,一般都是采用加力的施力方式,同时富于节律性的变化,即符合均匀的要求,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最终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基本要求之间的联系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中,持久(时间)是保证,有力是基础,均匀与柔和体现的是熟练与技巧。按阴阳来分,持久,有力代表阳刚之性,而均匀、柔和代表阴柔之性,四者结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较好地体现了刚柔相济,阴阳平衡
6、的原则。此四者做好了,自然能达到深透之目的,且深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中者的密切配合。深透是推拿临床所追求的目的,是恒量手法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取得疗效的技术保证。二、作用骨与关节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1、稳: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2、准:选择手法要有针对性,定位要准3、巧: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制胜4、快:疾发疾收,时间不可太久,禁拖泥带水手法的境界手法是推拿的核心和根本,是医者施治于对象的工具,是治疗疾病和保健的关键。手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疗效,而且关系到推拿者的声誉和学术的发展。因此苦练手法,追求手法的完美是每一个推拿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事;
7、而发展手法,又是学术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要掌握好手法,尤其能熟练并随心所欲地在临床运用好手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推拿手法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三种不同的境界。(一)形似:所谓“形”是指手和手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外形。其表现形式为手的具体位置、方向、形状、接触部位、作力点等等,以及其操作要领,即各种特定的规范化的动作。如一指禅的沉肩垂肘与悬腕,滚法的手形,摩法的轨迹,扳法的体位与姿式,振法的静止性发力,以及踩跷时的弹跳等。对形的学习和掌握重点在多看、多模仿、多体会。学者可通过教师
8、讲解、阅读文献、临床观摩或参考光盘等形式对其动作外形、姿式、以及频率、幅度等熟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