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学生评语案.doc

语文学科学生评语案.doc

ID:56368940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2

语文学科学生评语案.doc_第1页
语文学科学生评语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学生评语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学科学生评语案例——2017版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思考曹杨二中蔡文俊2017版语文课标在旧版课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新版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者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

2、联系的。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也是其他三项的基础。因此,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依据以上对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撰写以下四则不同类型的学生评语作为分析新课标的案例。1、学生甲:核心素养水平较低通过十二年的语文学习,该生仅在识记层面学习了一些语文知识,因而缺乏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方面的核心能力。该生记忆了字词的音形义、课内名句,暂时性地

3、记忆了文言文的字义和语法、答题套话与格式。该生仅能读懂文章的字面含义,却难以把握作者的整体含义,更罔论作者在写法上的用心,也就缺乏审美方面的素养了。该生仅能撰写语句通顺的文章,却不会关心议论前后的逻辑关系,更罔论对一个问题的思辨性思考,也就缺乏思维方面的素养了。2、学生乙:核心素养水平中等通过十二年的语文学习,该生初步掌握了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方法。但因为对“语言”这一核心素养的模糊和忽视,导致他的语文水平停滞不前。无论是语文课堂还是语文考试,都教授给学生一种规范的阅读和写作方法,这表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中,表现在试卷丰富多变的试题中。该生多年

4、跟随这种规范的方法进行学习和训练,逐渐掌握了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方法。例如:阅读时,他知道要划分层次,概括中心,也知道要关心修辞或标题的作用;写作中,他会确定自己的论点,会安排文章的层次。他对语文有一定的兴趣,有课外的阅读积累,因而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思维、文化方面的素养。但是,对于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他缺少自觉的认识。因此,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阅读,这样写作;他也不会把语文课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因此,他也很难感受到自己的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有什么帮助。表面上,他把课内的语文学习和课外的文学兴趣划分开来;实际上,他没有掌握语文学习

5、背后对“语言”的感觉和兴趣,因此他的所学始终与这门学科若即若离,也无法将其他三方面的语文素养融会贯通。3、学生丙:核心素养水平较高通过十二年的语文学习,该生掌握了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对“语言”有了自觉的认识,因而获得了较高的语文水平。阅读什么,怎么阅读,说到底其实就是学过语文的人不仅关注字面上的字和字面背后的意义,还关注为什么能形成这样的效果,作者用了怎样的技巧达成了这样的效果。即他知道如何去看这样一篇文章,他会看文体,懂得这种文体的特点,知道作者在这里使用的特别之处;他会看这篇文章的章法,知道这样的文章,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线

6、索需要怎样的技术才能做到,才能模仿;他会关注语言,知道怎样的语言才能刻画生动的细节描写,才能传达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简而言之,就是他不仅能读文章,还能品评,鉴赏,还能模仿习作,作者的所有用心构思处,被他如庖丁解牛般呈现出来;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所有这些都是他经过十二年语文学习的一个自觉习惯,而不在需要有人不断靠提问引起注意,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达成了新课标所说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有了这一基石,其他三方面的素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