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65148
大小:19.1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2
《四年级数学下册1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素材苏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是在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之前,认识轴对称图形和简单图形平移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认识复杂的图形的平移,图形旋转90°,轴对称图形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重要的内容,学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以运动变化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几何直觉,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操作、实验、探索、推理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本单元内容是结合实例让学生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使其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某一方向平移或绕某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是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很多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学习欲望,这一单元是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
3、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行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道方格纸上的图形发生平移时方向和位置的变化。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后得到的图形,在学习中学会欣赏并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观察和发挥想象的能力。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进一步认识轴
4、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能够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3.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变换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能够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中的作用。4.在探索图形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5.对周围环境中图形变换有关的
5、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图形变换的美妙;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建议本单元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这些现象是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知识的基础和源泉
6、,如果对这些现象缺乏充分的感知和浓厚的兴趣,不仅导致图形变换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脱节,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起来抽象、乏味,而且也由于缺乏来自生活现象的启示,而逐渐丧失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2.要学会图形变换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必须加强在“做中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和“做一做”等。在“做中学”,能深刻体会和把握图形变换的特征;在“做中学”,动作逻辑会内化为心理逻辑,促进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学”,也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获得良好的认知体验。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进
7、一步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多“做中学”的机会。3.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鼓励他们发现美;让他们举办图案展览,鼓励他们展示美;让他们尝试设计图案,鼓励他们创造美。只有对生活中美的事物有健康追求的人,才会有高尚、充实的精神生活,才会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课时安排1 平移…………………………………………………………………………………1课时2 旋转………………………………………………………………………………1课时3 轴对称………………………………………………………………………………1课时4 练习
8、一………………………………………………………………………………1课时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