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2290
大小:2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0
《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活、生产的意义。 2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和农业生产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的意义。 3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的意义,掌握流程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概念,并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难点:流程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时: 序号教学内容教师引领学生活动1认识时序以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引入新(黑板上板演)。再引导学生阅读本上“自行车前轮装圈上轴的过程的案例”,进一步理解时序的概念。理
2、解时序的概念。2马上行动“列举生活中时序不可颠倒的事例,并说明理由。”1教师巡视检查。(若学生感觉有难度,可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中的“浓硫酸的稀释”案例。)2组织学生思考:学校的照明线路出现故障时,电工师傅必须先切断电,然后再进行检修。想一想,如果违反这一操作规程,颠倒顺序,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1列举生活中时序不可颠倒的事例,并说明理由。2思考、回答和体会。3小试验1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小试验,准备:双色圆珠笔30支,试验前教师将笔拆散。2提问,安装过程中,哪些时序不能颠倒,哪些又可以颠倒?•1两人为一组,进行小试验。理解双色圆珠笔的安装
3、时序。•2思考、回答。4归纳不可颠倒的时序往往反映了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规律或机理,我们应当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或机理。•听讲、体会。认识环节1根据自行车的装圈上轴过程中的几个小过程和学生的作息时间表,理解环节的概念,知道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2让学生举例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个活动中,可划分为哪些环节。•听讲,思考。•听讲,参与讨论。•归纳:在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中,环节是不可缺少的。6认识流程以事例讲述流程的概念。听听讲,思考。7马上行动•学生阅读案例,分析出这家厂装配螺钉的流
4、程。•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对流程有严格时间要求的几个例子。思考、参与讨论,最后进行归纳:任何流程都反映了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8流程的表达1为了使流程的描述清晰可见,我们一般采作流程图表达流程。举例,在技术与设计1已学过的流程“设计的一般过程”。2流程的表达形式有:字、表格、图示、模型、动画等。3让学生比较教室墙上所张贴的几张表,哪些是流程图,哪些不是,如果是流程图,它的表达形式如何?•听讲,回忆与思考。•学生阅读本上流程图,归纳从各种流程图可以看出,流程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概念,流程图中有时可用箭头表达
5、时序,或用数字序号表达时序,也可用时间表达时序。而流程图中的序号或方框反映了环节、工序的具体情况。9小结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对本节内容进行整理、归纳:10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本第43页思考题:用适当的流程表达方式,描述你所理解的下列活动的流程。后完成作业第二时:序号教学内容教师引领学生活动1复习,引入新复习流程的概念,强调流程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概念。回忆2生活与流程生活中处处都有流程,洗衣做饭、采购日用品、看病就医等都离不开流程。那我们怎么科学合理地安排我们做事的流程呢?请阅读案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听讲、阅读案例。3
6、案例分析将洗衣、煮饭、烧菜、吃饭和看报所需的时间在黑板上列出,一目了然。让学生思考,你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工作流程?想一想,怎样安排可以最节省时间?•思考、讨论、回答。最后得出:用时最短70分钟,最多可节省时间90分钟。4小结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思考后回答:适当安排工作流程,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小试验“盖房子”1问:你们见过盖房子吗?盖房子的一般步骤有哪些?2利用江苏南京宝高公司的“盖房子”教具,请两位自告奋勇的同学上组装,其余的同学座位上观看并指点,发现:若不按流程组装,不但费时长,而且也不易完成。1讨论后得出
7、:盖房子的一般步骤:“打地基→起柱子→砌墙→上梁→架顶→安装门窗→装修。”2体会:按流程做事,可以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6马上行动:“归纳流程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并举例”。1引导学生举例,归纳流程的意义。2若学生感觉有难度,教师可通过“高考成绩复查流程”说明流程还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中的盲从。听思考、参与讨论。通过教材案例“青霉素注射的流程”得出:流程可以使我们们的生活更为安全。7教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缩短工作时间,提高效率,使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听讲、体会:流程等于效率
8、、流程等于质量的意义。8生产与流程1这里的生产,既包括工业生产,也包括农业生产。在生产中,人们必须依据一定的流程组织生产。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案例“软皮椅的生产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